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伴随俄罗斯国家和俄罗斯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长期以来它实际上已经成为积淀深厚的俄罗斯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俄罗斯民族的一些先进人士的思想中也存有俄罗斯民族主义倾向,使他们常常把俄罗斯民族主义与俄罗斯爱国主义的界限混淆。民主主义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后期的诗作《致诽谤俄罗斯的人》、《他生活在我们的中间》中宣扬“斯拉夫的溪流应该泻入俄国的大海”,1831年沙皇军队攻陷华沙,诗人在《波罗金诺》为沙皇的“武功”而称道:“我们的旗帜,在纪念波罗金诺的日子,又在华沙城的垛口飘扬,而波兰有如那溃败的大军,血腥的旗帜委弃于尘土。”(30)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彼斯捷尔在被称为俄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法典的《俄罗斯真理》中,在规划未来的俄国国家体制时,反对建立联邦制国家,主张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拒绝非俄罗斯民族脱离俄国而独立,并且忽视俄国境内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特点,主张所有的非俄罗斯民族应该同化于俄罗斯民族之中,因为民族自决和分离权是与国家的“安宁权”相抵触的。他认为削弱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特点的最好办法,就是使这些民族改信基督教。(31)在广大的普通的俄罗斯民众中,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俄国,俄罗斯民族在组织成俄国的各民族中长期是作为统治民族而在实际生活和心理意识上居于一个极其特殊的优势地位,而且沙皇政府为分化俄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扶植俄罗斯民族的大民族主义意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赋与俄罗斯民族一定的特权,把其他民族当作劣等的“异族人”,“加深敌对情绪,造成无数新磨擦,增加不和和隔膜等等。”(32)因此,“许多年来大俄罗斯人受尽地主和资本家的影响,养成了一种可耻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偏见”(33)沙皇政府的恶意扶植和反动思想界的长期宣传,使俄罗斯民族主义最终在广大的俄罗斯民族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被动的适应和深层的遗存,俄罗斯民族主义成为俄罗斯民族传统和社会心理一定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和传统,它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后再以民族心态、社会心理、价值标准和政治倾向等无形的映体表现出来,并且在俄罗斯民族中世代传承,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