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芝加哥(2)
第三是圣保罗显著的贸易和住宅功能。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巴西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东南部的货物大部分经圣保罗输往国外。该市第三产业也很发达,职工人数占全国同类职工总数的1/3。市内超级市场很多,全国13家最大的商业零售公司中,有5个公司的总部设在圣保罗。圣保罗不仅是工商业中心, 也是住宅中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圣保罗的人口增长率很高。从1870年到1970年的一百年间,圣保罗的人口由3万增加到817万,堪称拉丁美洲甚至全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本世纪八十年代,市区人口已达1258.8万,占全国人口的10.6%。就是说,巴西居民的十分之一居住在圣保罗市。1980年,圣保罗市区人口密度高达5687人/平方公里,加上市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星罗棋布,表现了人口资源和财富集中于特大城市这一当代国际现象。 圣保罗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 拉丁美洲一些重要城市的经济史表明,它们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分别经历了以下四种发展模式:行政—商业模式(如首都等体现政府职能与商业规模的城市)、矿业—商业模式(由采矿业中心发展起来的专业化中心城市)、工业—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圣保罗属于第三种模式,拉丁美洲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是在没有充分工业化的情况下经历城市化进程的。因此,在上述四种模式中,工业—商业模式由于具备工业职能而最具活力,具有比较稳固的发展基础。近一百年来,圣保罗从一个二、三万人的小市发展起来,不仅超过了本国历史悠久的重要城市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而且超过了借助英国资本发展起来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跃而成为南美洲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圣保罗并非沿海城市,又缺乏象巴西旧都里约热内卢那样的政治影响力,其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完全在于对城市自身工业化和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及借助与国际经济的紧密结合,以至于在世界经济全局中占了一席之地。具体地讲,圣保罗的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出口换汇取得工业化和市政建设资金,这是圣保罗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基本动力。 众所周知,圣保罗最初是通过出口咖啡首先与国际市场发生联系的。圣保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在“咖啡繁荣”的推动下起步的。咖啡于1723年被引进巴西,以后一直在里约热内卢内地种植。19世纪中期,咖啡由巴拉伊巴谷地传入圣保罗之后,这里很快成了巴西咖啡种植业的首要产区。其原因除了自然条件优越外,当时国际市场对咖啡的需求是更为重要的因素,19世纪,咖啡在欧洲北美已成为大众化饮料。也正是在19世纪中期,大型轮船这一远洋运输工具开始用于大西洋的航运事业,方便了巴西咖啡向北美和欧洲的输出,国际市场对巴西咖啡的需求大量增长,刺激着圣保罗咖啡种植业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19世纪50年代,巴西咖啡年均产量为260万袋。1880年以后,年均产量达到530万袋,其中有330万袋(每袋60公斤)产自圣保罗地区。从这时起圣保罗成了巴西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加工中心。咖啡的出口量也逐年增加,成为出口创汇的首要产品。1825年,巴西咖啡出口量仅占世界市场的5.15%,到该世纪末这一数字已上升到70%。巴西成了世界咖啡市场的支配者。 咖啡的大量出口,为圣保罗的工业化和市政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首先,它有助于圣保罗城资本市场的形成,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资金。19世纪末期,巴西咖啡出口值已占全国出口总值的60%,年均达到2091.4万英镑。这笔资金主要流入圣保罗地区,从而促进了当地银行业的发展,在圣保罗市很快形成了资本市场。19世纪末期,圣保罗已成为巴西银行最为集中的地方。1889年,市内已有5个本国银行。“就巴西而言,最初集中在出口部门的本国资本主要是用于发展制造业。……圣保罗的种植园主都是些明智的资本家,他们使利益多元化并调配资金以扩大利润,同时还表现得更喜欢股份有限公司和体制性的投资方式。”1885年,圣保罗建有23家工厂,三年后工厂数增至40家,1901年已达91家。1907年巴西第一次工业普查时,圣保罗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6.5%,里约热内卢占33.1%。1938年普查时圣保罗已占43.2%,里约热内卢仅占14.2%。至此,圣保罗已大大超过首都,成为巴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战后,由于巴西政府鼓励投资办厂,国内外企业集团和金融巨擘纷纷涌入圣保罗,建立起面向国际市场的制造业,产品行销世界,使圣保罗在国际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它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础。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咖啡和制成品出口不仅刺激了工业增长,还为圣保罗的城市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圣保罗作为省会,其公用事业历来依靠省财政拨款。由于咖啡等产品的出口换取了大量外汇,省财政收入不断增加,1836年—1851年间,增加68%。而在圣保罗成为主要咖啡产地的1871—1886年间,增加了300%,为圣保罗的市政建设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圣保罗市区原本没有市政规划,从1889年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道路、供水和排水建设。街道加宽改线,河道疏浚整直,建起桥梁和立体公路,开辟公园和人工湖等。与此同时,推广瓦斯照明,改善电话等通讯设备,还修建了大型机场,以后又建造了地下铁路,使圣保罗成为南美洲首屈一指的现代化都市。 二、从国际上广泛吸收人才、技术和资本,使制造业达到所在洲的一流水平,并使投资来源国际化。这是圣保罗成为国际性城市的明显特征。 圣保罗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反映了它与世界的广泛联系,特别是对人才、技术和资本的强大吸收能力,圣保罗根据巴西的国情和19世纪的情况,最初是通过引进国外移民达到这一点的。19世纪中期,咖啡出口业的不断扩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但是,由于巴西议会于1850年通过了禁止贩运奴隶的“欧泽比奥·德克罗斯法”,从非洲贩进黑奴劳力已不可能。因此,引进外国移民便成了解决劳动力来源的唯一办法。当时,欧洲政治动荡,农业衰退。从19世纪中期开始,首先是大批欧洲移民进入巴西。1887—1897年间有130万移民进入巴西,其中大部分直接到达圣保罗地区。此后,在圣保罗定居的移民越来越多。据统计,1886—1890年,移民数为39.16万人,其中51%到了圣保罗。1891—1895年,移民数为65.97万人,其中63%到了圣保罗。1901—1905年,移民数为27.97万人,其中69%到了圣保罗。语言、肤色各异的移民的到来,不仅增添了圣保罗的国际化色彩,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欧洲各国一些先进的技术。圣保罗的纺织、制革、五金等行业发生了技术革新,连建筑技术也因欧洲的影响而大大改观。当时耸立在圣保罗城内的意大利高层建筑就是这种外来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移民具有强烈的文化和人口方面的影响力……他们被看作是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工具”,对圣何罗迈向现代国际城市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