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西社会科学》 吴琦 参加讨论


    人类是如何从自然状态的平等进入到社会中的不平等的?卢梭认为,这在于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自我完善化能力。正是这种“曾经使人的理性趋于完善”的能力,却“同时使整个人类败坏下去。在使人成为社会的人的同时,却使人变成了邪恶的生物,并把人和世界从那么遥远的一个时代、终于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09页)
    卢梭认为,自我完善化能力帮助人们在生存环境中增长知识和技巧,改变着人们的智力结构,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原始状态。他指出,在缓慢的递嬗中,人类在达到自然状态的终点之前,其需要也大大加强了。人类为了食物和安全,学会利用各种工具以及火,并在不断的同动物、自身的交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简单观念,诸如对动物的优越感、自尊等等。同时,在对动物的占有与奴役的同时,对于同类的占有与奴役的观念和想法产生了。这是最初的私有观念。此时,人们利用石斧来截断树木,并把它搭成一种简陋的小棚,于是,“这一变革促进了家庭的形成和家庭的区分,从此便出现了某种形式的私有制,许多的争执和战斗也就从而产生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15页)
    卢梭指出,冶金术和农业这两种技术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深刻的变革”。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121 页)如果说最初的原始工具和技艺的应用只是在人们的观念中引起的占有与奴役的念头,那么,这两项发明则直接使私有制成为现实的和必要的。冶铁业的出现不仅使农业耕作成为可能,而且必然地产生了一些依靠别人来养活他们的工人。而劳动则更给了“耕种者对于他所耕种的土地的出产物的权利”。(《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23 )人们开始懂得了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开始觉察到一个人占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于是“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广大的森林变成了须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颀颀向荣的田野;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21页)
    社会生活中的私有制结束了自然状态中的平等。它使原来仅仅是生理和体力上的差别的人变成强者和弱者、富人和穷人。卢梭又尖锐地指出,使富人永远成为富人、强者最终能压制别人的,正是他们成为情势所迫,蛊惑穷人而设立的政治、法律制度。它们的确定,又把人类的不平等推进到第二个阶段——出现了富人和穷人两个阶级,剥削和奴役变成了一种权利,服从和受压迫成了必不可采的义务。它造成了少数人的巨富和大多数人的赤贫和不幸。它又使得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走向极端、即暴君专制。“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的一个园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在这里一切个人之所以是平等的,正是因为他们都等于零。”(《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基础》146页)
    卢梭的平民性就在于,这种人类在不平等的极点所经历的苦难,在他那里始终萦怀不去。他要把消除人类不平等的权利重新交回到人民手中,格老秀斯反对人民有革命权,霍布斯则不断向专制制度进行妥协,洛克也主张在君主立宪下的代议制度。先进如伏尔泰、狄德罗,也无不把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开明国君身上。从这种意义上说,卢梭较之他们更具人民性。他更激进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卢梭指出,人们要摆脱自己身上的枷锁,获得自由,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就必须在相互之间订立一种真正的契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他认为,摆脱奴役和不平等状态非个人力量所触及,必须有效地把全体人民结合在一起,订立契约,参与立法,体现主权者的意志。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的特点在于,他强调人们订立契约时必须全部交出自己的个人权利,这也就保证了个人意志对全体意志的绝对服从,从而也就是对包含了自己意志的普遍意志的服从,这样才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进而,他认为,人们在订约时表面上是丧失了一切,实际上他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切,虽然丧失了自然自由,却获得了政治自由,丧失了自然平等,却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所以,卢梭十分强调人们之间的契约的绝对性和至上性,主张一切权力来源于它。权力不是出于自然的权威,更不是“君权神授”,而是来自人民自愿基础上订立的契约。正是从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卢梭不断避免向现存政权作任何即使表面上的妥协。”(《马恩全集》16卷36页)
    卢梭在社会契约思想上超越其他同时代的思想家的地方就在于,他把抽象的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原则具体化为自由、平等的社会政治要求,进而为资产阶级革命树起了号召人民的旗帜;他还较多地反映了平民阶层,也就是第三等级下层多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要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所要建立的共和主义国家提供了政治范本和蓝图。
    
    卢梭在哲学上是与代表着十八世纪法国先进思想的百科全书派直接对立的。他还是个公开的自然神论者。但这一切并没有妨碍他在自觉的唯心主义方法中不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的因素,从而使他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为当时、为后来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思想。
    卢梭已充分重视到人们的交往、生产、劳动在私有制产生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卢梭看到,观念只是现实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因此,他到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人们交往、生产劳动中去寻找“人们之间从属关系的锁链。”的源头,并且说“我们不可能撇开劳动去设想新生的私有观念”。(《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23页)不仅如此,他还主张,只能用私有制去说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而不是相反。他接近唯物地把前者视为基础,后者只是前者上的“建筑。”他说,人类的各种制度,好象是奠基上流动的沙滩上的一种建筑物,但是,只要你仔细加以考察,抚去沙砾,就会看到埋藏于沙堆中坚不可动的基础,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避免对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不平等现象做出某种错误、荒唐、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解释。这一点上,卢梭接近了真理。他超越了所有的自然法学家。
    恩格斯高度赞扬蕴含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出此书与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同是辩证法的杰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