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伊儿汗国合赞汗改革初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 徐良利 参加讨论

其二,废除包税制,实行新税制。
    合赞汗最有意义的改革是税制改革。汗国过去的传统税制以税率高、税目多,尤其税额不固定为特征,它使农民纷纷弃地流浪,国家财政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为此,合赞汗颁诏,废除包税制,重新普查土地和户口,包括私有领地和教会土地。1304年晓谕全国,固定税额。地税多征实物,设拉子和巴格达等大城市附近征收货币。农民交给当地政府的实物部分固定到收成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呼罗珊国有地租税为收成五分之三。每年春分、秋分两次征收,不许多征,违者断手或处死。过期不纳税者罚款,并杖打七十。工商税,一般征收货价的十分之一,有些城市为二十分之一,忽希斯坦完全取消征收。1299年合赞还下令禁止高利贷。
    其三,实行军事封地制。
    合赞汗另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是在土地制方面采取了重大措施,实行军事封地制。合赞汗以前,汗国具有亦军亦牧的特点,军队基本上无粮饷供给,对叙利亚战争失利后,断绝了蒙古军事游牧贵族从战争中取得丰厚战利品的财源,纷纷转向压榨汗国人民。1303年,合赞汗实行军事封地制。“将属于私产或公产之地,无论为己垦或荒废者,概以封地名义,…拨给各千户管理,实行分封。”⑧以千户为单位分封土地,千户长提供1000名骑兵,并用抽签方法把土地再分给百户长,百户长分给十户长,十户长划出小块份地封给征战的骑兵战士、骑兵役使该份地内农民耕种;受封者在自己领地内只享受国家规定的土地税收,不得任意征索。军事封地制的实行,使蒙古人开始倾向于定居农业,并给汗国的土地制带来巨大变化。蒙古人征服伊朗以前,伊朗以土地国有制为主,汗国初期基本上还保持这种土地占有制形式。合赞的军事封地与汗国初期诸汗的分封有所差异。过去只把封地赐给高级军官,一般士兵只能得到钱或粮。而合赞汗则封给一切蒙古士兵,封地不封民,受封者必须管理好土地,不能转让、赠送或买卖,违者处死,但分封者皆有继承权。这使蒙古人开始注意农业生产,也使封地渐渐世袭,成为领主的永久地产,到十三、四世纪,汗国私有地形式占了统治地位。仅合赞汗私人庄园四个省就有20000菲丹(约12-14万公顷)水田,宰相拉施特有12770菲丹。⑨“合赞汗推行的军事封地制, 使汗国建立了一种不可剥夺的土地私有制。”⑩
    除上述社会改革外,合赞汗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奖励垦荒。合赞汗规定:“私产之地荒芜有年者,应付垦民开垦,第一年豁免全税,第二年视其在河渠远近,与垦治难易,分别免税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因是分私产之地为三等,别设一局专司授与垦地规定赋税等等。”(11)并禁止强夺居民驴子,帮助购买耕牛、种籽。
    大力修复水利灌溉工程。其中规模最大、收效显著的大水渠有上、下合赞渠,合赞沟,拉施特沟等,并在大部分州开凿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
    统一币制与度量衡制。汗国以前币制十分紊乱,地方各州、县,甚至拉施特本人有铸币权,全国流通的货币无统一标准,市场价格混乱。合赞汗下令:全国各地铸币权收归国家,由政府专设机构铸造货币作为唯一合法货币。度量衡以大不里七的衡具为统一的规格标准,伪造者斫手或处死。
    裁减和废除驿站,由政府发给旅差费;派兵驻守交通要道,保证商旅路途安全;主张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等等。
    
    合赞汗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其改革在伊斯兰文明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合赞汗改革使蒙古人在伊儿汗国的统治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变屠杀和掠夺为休养生息和发展生产;变对外战争和内乱为和平建设和社会安定;变民族仇恨为民族和睦,变倒退为进步。
    蒙古统治者进入伊朗初期,以直接抄掠来获得财富为主要手段,每每发动大规模对外扩张战争,实行残暴的屠杀政策,其攻城略地之法,每攻打一城,必先抄掠旁近小镇、村落,驱使人民充当炮灰。若负隅抵抗,城破之日,除工匠外,一律杀绝,名为屠城。入主伊朗后,合赞汗以前的诸汗,实行传统的税制,以使蒙古人在被征服地区获得最大的利益,致使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土地废芜、城镇衰落,社会发展呈倒退现象。而且合赞汗以前各汗为满足蒙古军事游牧贵族的需要,奉行传统的对外掠夺战争,兴兵攻占叙利亚,屠杀穆斯林,实行民族歧视与仇恨政策,国内也因汗位继承展开血雨腥风的争夺,政治动荡不安,社会一片混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