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评英法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矛盾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赵军秀 参加讨论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东西方交通要道。19世纪中叶,围绕着开凿苏伊士运河,英法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一斗争是17世纪中叶以来英法争夺海上霸权、在东方进行角逐的继续。
    
    开始时,英国和法国对开凿苏伊士运河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反对并阻挠对运河的开凿,后者力促开通这条运河。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英法对新航路和旧商路有不同的战略考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东方政策。
    从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英国在与葡萄牙、荷兰、法国争夺东方的斗争中,一直把目光集中在从好望角到东方的新航路上,而对经由地中海穿越埃及或叙利亚到东方的旧商路不感兴趣。一方面由于英国不是地中海国家,利用旧商路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因为旧商路距离虽短,但航路曲折,不利于贸易往来。英国希望广袤的奥斯曼帝国领土能阻挡欧洲其他国家向东方扩张,认为只要控制住好望角航路,它在东方的优势地位就有了保障。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1756—1763年)夺取海上霸权、建立东方殖民帝国以后,更加看重保卫好望角航路。它对旧商路最多偶尔用其传递邮件和外交文件而已。从1756—1786年,英国连驻埃及领事也未设置。虽然, 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卡珀1785年曾发表题为《埃及到印度商路研究》的文章,提醒英国政府:“仅依靠一条航路是失策的,它的优势地位可能在某一天被其他航路所取代。”并告戒:“以前的海上强国都是因此而丧失了霸权地位。”①但是,英国政府却坚持认为,控制好望角航路,就能应付一切挑战。
    法国涉足东方比英国和荷兰晚半个世纪。17世纪中叶,当英荷争夺好望角航路控制权时,法国一些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商人已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恢复旧商路上。他们自恃法国是强国,在地中海有传统的商业利益,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有利于控制旧商路,他们认为用恢复旧商路的办法来与好望角新航路相抗衡,可以在与英荷争夺东方的斗争中占据优势。1664年,法国商人科贝特向政府提出:“重新打通经由埃及的商路,对法国是最有利的。”②此后的100年间,法国政府又收到了不少要求利用埃及作为通往东方通道的建议:有的主张利用穿过苏伊士地峡的陆路;有的建议开凿苏伊士运河;还有的提出法国应该占领埃及,这些建议都主张打开一条由法国控制的比好望角航路距离更短的到达东方的商路。但是,当时法国政府忙于欧洲大陆的战争,无暇东顾。
    法国自七年战争丢失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以后,一直渴望恢复在东方的地位并对英国进行报复。1774年,法国军官托特建议政府“看清埃及所处的战略位置”,③尽快占领埃及。1777年,法国驻土耳其公使普里斯特说得更加露骨:“一旦奥斯曼帝国被肢解,埃及是法国可以考虑的地区”,“占领埃及、修建运河,把好望角航路的优势拉回到地中海”,是法国的根本利益所在。④尽管法国大革命以前,占领埃及和修建运河未能付诸行动,这一思想却深深扎根于法国政治家们的脑海里,对后来拿破仑远征埃及和法国东方政策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英国于1796年从荷兰手中夺得开普殖民地,进一步控制了好望角航路,掌握着东西方贸易。英国占领开普使法国感到从新航路重新进入东方不可能了,促使它把目光转向埃及。1797年,督政府将军拿破仑致函外交大臣塔列朗,声称:“法国若能占领埃及,击溃英国则为期不远。”⑤塔列朗特地把驻埃及领事马热兰召回巴黎,研究进攻埃及事宜。1798年3月,塔列朗向督政府上书陈述,法国占领埃及、开凿苏伊士运河,将在欧洲引起“商业革命”,对英国在印度霸业的打击,“如同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对热那亚、威尼斯的打击一样,”“法国一旦成为开罗和苏伊士的主人,谁控制好望角航路都无关紧要”。⑥正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法国政府任命拿破仑为东方军司令,远征埃及。督政府给东方军的指示是:把英国从东方所占领的一切地方驱逐出去,开凿苏伊士运河;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法国船只得以在红海自由航行。拿破仑占领埃及之后,立即计划开凿运河,亲自率领一批工程师和军官沿苏伊士北上,寻觅古代法老的运河遗迹,并派工程师勒佩尔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在勒佩尔得出红海水位比地中海水位约高9.9米的错误结论以后,拿破仑被迫放弃直接勾通红海和地中海的打算,并决定开凿一条由亚历山大到尼罗河再到红海的间接运河。但欧洲战事和法国政局使拿破仑很快返回巴黎,运河计划也随之搁置。拿破仑远征埃及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却表明法国已把恢复旧商路的战略考虑变为行动,并逐渐成为法国东方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法国一直支持自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以后国力日盛的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的斗争,试图通过支持埃及独立,控制埃及,完成拿破仑远征埃及未竟的事业。
    英国失去美洲殖民地以及拿破仑远征埃及后,英国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埃及乃至近东的战略地位。英国在继续控制好望角航路同时,加强对旧商路的渗透,加速同印度殖民地的联系。1837年,英国正式开设邮路,由亚历山大港进入尼罗河,取陆路到苏伊士,再由海陆到印度。⑦同时期,英国加紧夺取通往印度航路上的重要战略据点。1838年占领了波斯湾里的哈尔格岛。翌年又占据红海南端的重要据点亚丁,此外逐步增加同奥斯曼帝国特别是同埃及的贸易往来。1838年,英国迫使土耳其政府签订了商务协定。根据协定,英国的商品,尤其是廉价的棉织品大量输入埃及。19世纪30年代,英国对埃及的贸易,超过其他欧洲国家。⑧
    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引起英国的忧虑。英国缺乏一支强大的陆军,在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斗争中难有作为,但法国会以支持埃及独立为名控制奥斯曼帝国的西南部,俄国也会打着援助奥斯曼帝国的幌子蚕食其东北部。法俄两国势力的东向和南下会直接威胁到英国控制的印度。英国历来希望保持一个完整的奥斯曼帝国,使它成为英国“通向印度道路上的天然卫兵”。⑨这时候,英国更加坚定地执行“维持土耳其领土完整”的外交方针,⑩以此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英国的东方政策在19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这一政策也就决定了日后英国对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基本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