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评英法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矛盾(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赵军秀 参加讨论

法国得知土耳其的批准条件后,坚持要其修改,但英国警告土耳其,如果“条件”被修改,土耳其的完整将失去保障。围绕着“条件”问题,英法争执不休。与此同时,运河公司和埃及也就“条件”讨价还价。几经周折,1866年初,英法默认了埃及与运河公司达成的协议。运河公司同意废除劳工法令;公司只保留运河工程所需的土地,放弃多余的6万公顷土地;埃及支付8,400万法郎给运河公司,作为更改租让合同的赔偿。对法国来讲,运河公司凭空得到8,400万法郎,为招募自由劳动力、购置机器等运河下一步的开凿获得资金。对英国而言,它授意坚持的“条件”基本实现,加强对运河事务影响的目的初步达到。只是埃及承受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由于英法的妥协,1866年3月19日,土耳其素丹发布敕令,批准10 年前的运河租让合同,承认7年前的“既成事实”,至此,运河开凿获得了合法地位。随后,莱塞普宣布,运河的成功“不再只是希望”,而是“无可争辩的事实”。(39)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运河通航,从形式上看,莱塞普胜利了,法国占了上风,他们长期追逐的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目的实现了。虽然从阻挠运河开凿的角度讲,英国的确失败了。但是,运河通航的第二年,全年有489条船通过运河,其中英国船占324条;全年通过运河的货物吨位43.7万吨,英国货物达29.1万吨。从这个意义讲,英国——运河最激烈的反对者,又是运河最大的受益者。它说明了不论运河由谁主持开凿,谁拥有海上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在地中海和红海处于战略优势,谁才能真正占有运河和控制埃及。19世纪60年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极盛时期。英国生产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40)英国拥有全世界1/3以上的商船,它的产品遍销世界各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不仅如此,英国还享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占据着海上重要战略据点。继1839年占领亚丁之后,英国又于1857年夺取了丕林岛,控制了红海南端。1863年,英国在地中海的马耳他岛扩建海军基地,使该岛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停泊地。正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海上优势,英国逐渐实现了“先成之,后夺之”的策略。法国人说:“从运河通航起,我们就丢掉了埃及”。英国人说:“从运河通航起,我们就拥有了运河”。(41)英国1875年购买苏伊士运河的股票,1882年占领埃及,一步步地证实了这个道理。苏伊士运河勾通了两海——红海和地中海;却分开了两洲——非洲和亚洲。运河对世界政治地理和经济贸易的重要影响将引起欧洲列强,尤其是英法对运河、对埃及更激烈的争夺。
    注释:
    ①舍恩菲尔德:《国际事务中的苏伊士运河》(H.J.Schonfield The Suez Canal in World Affairs),纽约1953年版,第9页。
    ②哈尔贝里:《苏伊士运河,它的历史和外交重要性》(Ch. W. Hallberg, The Sulz Canal, Its History and Diplomatic Importance),纽约1931年版,第38页。
    ③哈尔贝里:《苏伊士运河,它的历史和外交重要性》(Ch. W. Hallberg,The Sulz Canal, Its History and Diplomatic Importance),纽约1931年版,第54页。
    ④约翰·马洛:《苏伊士运河的建成》(J. Marlowe, The Making of the Suel Canal),伦敦1964年版,第19页。
    ⑤约翰·马洛:《苏伊士运河的建成》(J. Marlowe, The Making of the Suel Canal),伦敦1964年版,第25—26页。
    ⑥舍恩菲尔德:《国际事务中的苏伊士运河》,第10—11页。
    ⑦纳忠:《埃及近现代史》,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85页。
    ⑧乔治·E·柯克:《中东简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6页。
    ⑨哈尔贝里:《苏伊士运河,它的历史和外交重要性》,第71页。
    ⑩古奇:《剑桥英国外交政策史》(G.P.Gooch,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British Forergn Poliey, 1783—1919, Vol II)第二卷,剑桥1923年版,第162页。
    (11)约翰·马洛·《苏伊士运河的建成》,第51—52页。
    (12)舍恩菲尔德:《国际事务中的苏伊士运河》,第18页。
    (13)约翰·马洛:《英埃关系,1800—1953》(J·Marlowe, Anglo Egyptian Relations, 1800—1953),伦敦1954年版,第62页。
    (14)哈尔贝里:《苏伊士运河,它的历史和外交重要性》,第107页。
    (15)约翰·马洛:《苏伊士运河的建成》,第75页。
    (16)约翰·马洛:《英埃关系,1800—1953》,第6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