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近代教育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潘迎华 参加讨论

翻开英国产业革命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文化教育、科技发明达到空前繁荣,它们与工业化密切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教育与科技、工业化的关系如何?我国史学界很少触及,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化、科技进步为教育提供异乎寻常的有利条件。
    首先,工业化深入发展需要科技发明来解决生产问题,推动工业进步,因此,工业化实际上是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生产技术不断突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蒸气机等整个产业革命过程都是科技发明与生产、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能否合理迅速地利用新的技术发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这使许多科学研究搬出实验室,面向生产,使许多企业家自愿为科技研究提供经费,从而使科技研究成为一种社会洪流,以全社会的力量来促进它的繁荣。瓦特发明蒸汽机,除了他个人的才能与努力外,还应归功于罗巴克和马修·博尔顿两位企业家为他提供研究经费。罗巴克帮他偿还1000镑债务,并且为他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瓦特临终时说:“我的努力所以能够达到成功,大部分应归功于他友好的鼓励,他对科学发现的关心,他敏于想出这些发现的应用,他对交易和工业有深邃的认识,他的远大的眼光,他的热心、慷慨和积极的气质。”①科学深深地扎根于社会,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
    而技术革命、工业化各部门工序的革命必然要有科学革命来配套,“当水力机和走锭纺纱机代替纺车时,整个不列颠诸岛就找不到足够的草地来漂白兰开夏棉布”。②这需要一场化学革命来解决漂白问题。同时,工业化深入发展,要求解决机械动力问题,则需要测量热科学、机械物理学上的进步来完成,无论是化学革命,还是热科学理论都不能凭经验来完成,必须由受过化学教育、物理教育的人才能解决,同时,工业化意味着小生产向大企业过渡,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这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的专业人才,也只有教育才能承担这一任务。
    其次,工业化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新的生产方式,必然打破旧的生活框架。学徒制、行会制,社团、宗法等关系都逐步瓦解,等级观念受到冲击,竞争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否认传统的社会等级、凭能力,出身低微者可以攀上社会的高等级。”③在竞争规律支配下,知识、才能比等级、出身更吸引人,更引以为荣。社会按才能、经济实力重新分化组合,一代精英工业家凭着自己的首创精神、抱负和运气,从不同的社会阶层聚集在一起,爬上经济顶峰。阿克莱特是个理发师,1792年去世时,已成为英国著名的巨富,留有50万英镑的财产。威廉·拉德克利夫也出身于农家,当过磨坊学徒,后来开办面粉厂,该厂成为19世纪早期最兴旺的工厂之一。保守党首相皮尔的父亲是自由持有农,在圈地浪潮中几乎要遭穷困潦倒之罪,后因做地产生意,1802年他成拥有12000名工人,每年向国家交纳40000镑国产税的大工业家。相反,大部分人在社会大分化、大竞争中成为受制于人的雇佣劳动者。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正逐步向两极分化,“中等阶级中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中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大资产阶级和没有希望上升到更高阶级地位的工人代替了以前的师傅和帮工。”④结果,社会重组,打破旧的等级观念及旧的生活框架,使社会更重视个人的能力、更崇尚知识,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第三,整个工业化期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据米切尔与道格拉斯文件统计:1730—1731年,英国人口比1700—1701年增长0.9‰—3.8‰,1741—1751年,英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3.5‰,1751—1761年为7‰,1780年增长10‰,1790年为11‰,1811—1821年平均增长率为17‰,1835—1850年为8—11‰,⑤虽然,不能断言,人口密度与科技、教育的发展有必然联系,但它与工业发展同步,按工业化的需要流动,全国人口向北部、西北部工业区城市地区集中。1851年统计:近20年中,62个城市3336万个居民,只有40%是土生土长,曼彻斯特、布莱福德、格拉斯哥等地的成年男子,只有四分之一是在当地出生。新兴工业城市人口增长率非常惊人,1801—1851年,纺织业市镇年平均人口增长率是299%,1801年,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五分之一,1851年达一半。⑥人口大迁移、城市化,必然需要粮食供给、交通运输、城市设施等产生相应变革,这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决。更重要的是工业化、城市化打破了旧的生活规范,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酗酒、卖淫、赡老扶幼、女工、童工等,同时,工人不断形成自己的组织、提出代表本阶级利益的理论进行反政府、反资产阶级的斗争。因此,作为英国社会需要建立、完善新的伦理道德解决社会问题,统治者更需要加强对整个社会的驾御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自身的统治。教育是向下一代灌输新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统治的强有力工具。英国的一些开明人士及统治者已认识到这一点,威尔逊说:“教育能直接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灌输服从宗教与世俗政府的思想。”⑦曾在辉格党改革内阁中当过大法官的布鲁厄姆说:“工人有了知识与工作经验相结合,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作出发明创造的人,而且,科学能使工人从单纯的知识中汲取欢乐,不顾及其肉体享受。”⑧1802年开始,政府颁布第一个工厂法,强制儿童必须接受教育,此后不断颁布类似法案,教育拥有这些立法保护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余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