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纪前泰国湾和泰国境内的古国在东西海上交通中的地位(3)
在康泰的《吴时外国传》中,还特别提到扶南的造船业非常发达:“伐木为舡,长者十二寻,广肘六尺、头尾似鱼,皆以铁镊露装,大者百余人。”可见扶南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已经有相当高的造船能力。当时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西两岸的许多良港,几乎都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它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和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海上交通,成为南海航路中东西方海上交通的中心。著名的扶南舶、昆仑舶不仅航行至我国广州港(见真人开元:《唐大和尚东征传》),而且还从受它所控制的(投)拘利港(在今泰国南部克拉地峡附近的西岸,属古顿逊地)航行至印度。扶南王范旃派苏物出使印度,就是从该港乘扶南舶航行到印度的。印度也派陈宋等同苏物一起回访扶南,也还有机会同中国使节康泰在扶南会晤。中印两国使节在扶南的会谈,促进了相互了解;也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可见朱应、康泰出使扶南在海外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上述情况说明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是相当成功的,它不但增进了中国对扶南的全面了解,而且还以扶南为媒介,增进了中国对泰国湾沿海各国以及泰国境内的一些古国同中国之间的了解,为中国以后同这些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泰国境内被扶南征服的许多古国,中外学者已经有许多考证和专论,本文不再重复,今仅就其中最重要的金邻国和顿逊国在东西海上交通中的地位谈一些粗浅看法。 三、金邻国和顿逊国在海上交通中的地位 〔一〕金邻国:据《太平御览》卷七九0引《异物志》:“金邻一名金陈, 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银(可能是金之误),人民多好猎,大象生则乘骑,死则取其牙齿”,据学者们考证这个金邻(金陈),其国在今泰国境内的乌通古城,梵名苏伐那蒲迷(Suvarnnabhumi)为生产黄金之地,我国古书遂取其义日“金邻国”。又《太平御览》卷八八八有:“边斗(一名班斗)、都昆(一名都军),拘利(一名九离)、比嵩国等四国并隋时闻焉。扶南渡金邻大湾(即今泰国湾),南行三千里有此四国。” 上述的都昆、九离即《梁书》中的屈都昆、九稚的同名异译,均在金邻国以南,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地区,而扶南同这些国家的往来都可利用海上交通渡泰国湾,或由陆路途经泰国到达这些国家。据考证,金邻国为孟族建立的古国之一,金邻或金陈即孟族语Kamen Dung的音译,义为王城,其首府王城梵语称Rajaburi,即今日的叻丕(叻武里Ratburi)。 金邻国地跨泰缅国境,位于由今缅甸莫塔马湾, 越泰缅交界的三塔关(Three Pagoda pass),再循夜功河进入泰国境内的北碧、 佛统至叻丕一带的古代国际贸易通道上。疑即西汉时,汉使所经,横越半岛的邑卢没一谌离国,东汉时的苏伐那蒲迷国。 据《缅甸史》记载,公元前272—232年阿育王(Asoka)在位时, 高僧苏那(Sona)和乌{K5E401.JPG}罗(Uttara)奉巴特那(Patna)政院之命,率僧侣至直通(Thaton)布道得信徒六万。又说403年高僧佛陀瞿沙(Buddhaghosa)自锡兰携经典至直通,且有印本传至缅甸和泰国,⑦直通是孟族古国,缅甸人亦称苏伐那蒲迷国。很明显这与上述金邻国是同一个国家。可见这个古国是连接半岛东岸的泰国湾和西岸的莫塔马湾的东西方海陆交通的要冲。20世纪20年代,在这一地区的蓬迪出土的文物有公元二世纪时的小铜佛像和希腊罗马式的铜灯,据考古学家断定是地中海地区的作品,由罗马希腊商人携带来的遗物。 1世纪时,一位希腊人写的《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中就提到:“(船)过克利斯国(“Chryse”希腊文意为“黄金”,即梵文名苏伐那蒲迷Suvarnnabhumi 即黄金地,就是指地跨马来半岛上泰缅交界的金邻国)到了中国海(即南海)乃止,有大城日泰尼(Thinae意为中国城,似指丝城长安)在其国内部处于北方。从这里将丝绸由陆路(指西域丝绸之路)经大夏运至巴利柴格(Baryzaga)今印度布罗奇(Broach)港,再经海路转运到西方。“这是西方文献的一段重要记载,说明西方海船曾航行过金邻国,探索东方丝绸贸易的一个旁证。 又据《印度航海史》记载,公元前241年印度孔雀王朝时, 有印度商人航海来东方经商,商船经泰国湾,因与当地人民发生争执,货物被扣,要求印度国王设法保护,国王正好派高僧去金邻国传教,弘扬佛理,要求归还被扣货物,不但感动了当地人民,归还了所掠货物,而且从此也信奉了佛教。⑧这是佛教经海路传入泰国之始,泰国著名的佛统金塔即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且与《缅甸史》中说的阿育王派苏那和乌{K5E401.JPG}罗到金邻国传教的故事不谋布合。近代在泰国发现最古老的佛统金塔,形如僧缽倒置的塔型、石刻法轮和摩揭陀经文碑铭,经考古断定均为印度佛教尚未有佛陀造像前的作品。这也证明印度佛教之传入泰国的佛统始于公元前的苏伐那蒲迷国,比中国史书中记载的金邻国还要早几个世纪。可见金邻国不但在古代东西方海陆联运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特别是在佛教东传和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如上所述,扶南大王范蔓是在攻下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余国之后,才动手再攻这个金邻国的,可见当时金邻国还很强大,即使象扶南这样称霸东南亚的大国,也不得不先作了种种准备,如制作大船、穷涨海、渡金邻湾,先攻下金邻国以南的诸小国后,再利用被占国的人力物力联合伐金邻国。这时范蔓已经得病,由其子金生代行,结果如何不详。但金邻国被扶南吞并后,据《梁书》关于扶南属国顿逊地理位置的记载,似可证明这个顿逊国就是金邻国的旧地,其前身就是金邻国。 〔二〕顿逊国:据《梁书·扶南传》卷五四称:“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即马来半岛)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羁,属扶南。顿逊之东界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诸国,往还交市,所以然者顿逊回入海中千余里,涨海无崖岸,船舶未曾得经过也。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珍货宝物无所不有”。 根据上述记载的地理位置,我同意谢光先生所考,顿逊就是扶南初期乃至扶南以前的金邻国和扶南后期出现的堕罗钵底国。⑩至于上文中“东界交州,西界接开竺,安息徼外诸国”,并非指埌地相接,而是泛指水陆交通衔接,可以通往这些国家,以说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东西海陆交通要冲而言的。“回入海中千余里”就是顿逊南界即今泰国伸入马来半岛的地区。“有五王并羁”很明显指的是扶南在攻下都昆、边斗、拘利、比嵩、金邻五国之后,把它们联合成为顿逊国,虽臣属扶南,但仍由原来的五王各自为政。从“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珍物宝货无所不有”来看,当时的顿逊称得上是东南亚海上国际贸易的中心,商人之多日有万余人。特别是印度来的商人,有许多人久居不归,就在当地婚娶繁衍。他们信奉婆罗门教,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婆罗门教也就在当地兴盛起来。如《太平御览》卷七八八引竺芝《扶南记》曰:“顿逊国属扶南国,王名昆仑,国有天竺胡五百家,两佛图,天竺婆罗门千余人,顿逊敬奉其道,嫁女与之,故多不去。”可见顿逊和以前的金邻国一样,在印度佛教东传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