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逊持有“在海崎上”(指马来半岛克拉地峡)这一有利的自然条件,沟通东西两岸的商路密布:东有泰国湾是通往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门户;西濒安得曼海有许多良港,是通往印度,乃至波斯湾、罗马的枢纽,形成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国际网络,这是构成东西交会、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正由于顿逊有地理上的优势和商业的繁荣,所以三世纪初,就被强大的扶南征服,但仍与几个小国合并成有“五王并羁”的大国,虽受扶南控制,仍不失为东南亚的贸易中心,顿逊的繁荣一直持续到6世纪以前,这与海上交通航线的走向是有密切关系的。大致在6世纪前,国际航运还多取道克拉地峡航线,所以顿逊仍保持其商业繁荣的景象,而当克拉地峡航线被马六甲海峡航线代替之后,顿逊也就不再成为东南亚的贸易中心了。所以研究顿逊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泰国历史以及6 世纪以前它在东西海上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通过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东西方的海上交通,大都要通过泰国湾和横越马来半岛的克拉地峡。因此多年来有关《汉书·地理志》中所记的通往印度洋航线沿途地名的考证之争,似乎可以澄清了。如其中的邑卢没国—谌离国大致就是以后的金邻国(金陈国),而顿逊国则在金邻国之后,在投和(堕罗钵底)国之前,都为在今泰国(一部分在缅甸)境内的孟族古国,无须再到苏门答腊或爪哇等其他地方去寻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