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为未来保存过去(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博》 陈淳 参加讨论

四、结论
    美国和加拿大历史很短,史前史也不过一万多年,文物考古工作无论在保护还是研究上的成绩确是可圈可点。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史前史可上溯到近二百万年前,在文物遗存的丰富程度上是任何新大陆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文化遗产资源愈丰富,保护工作也就愈艰巨,这是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共有的一个问题。
    中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当然它也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予以充实和完善。战线长,资金短缺是我国文物保护的瓶颈,它常使一些文物抢救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一些抢救性发掘只是在收拾残局,谈不上妥善保护和完整研究。面对经济发展加快,文化遗产被盲目破坏的可能性大为提高,因此文物保护工作也应充分考虑这一逼人的形势而作出相应的变通。
    笔者认为美国和加拿大的文化资源管理和合同考古学是值得借鉴的一种途径,它最大的优点是以立法的形式把文化遗产的保护置于优先于一切基本建设的地位,使得文物受到意外破坏的可能大大减少。文化资源管理另一值得借鉴的是,对考古遗址发掘的审批应作充分和全面的估价,慎重地把握该挖和不该挖的标准,把那些目前技术力量和研究水平还解决不了的重要遗址保留下来,留给下一代科技力量更先进的考古学家去研究。与能源一样,文化遗产是人类不能再生的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未经统筹安排和长远考虑的考古发掘可能是很大的浪费。在这方面,北美文物考古工作的经验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也许可以起他山之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ilson,R.L,1978 Changing direction in the federal archaeology.In:Social Archaeology:Beyand Subsistence and Dating,(eds)C.L.Redman, W.T.Langhorne,Jr,M.J.Berman,N.H.Versaggi,E.V.Curlin, J. C. Wanser. Academic Press,New York,pp.439—448
    [2]Newlands,D.L. andC. Breede, 1976 An Iutroduction to Canadian Archaeology.McGaw-Hill Ryerson Limited
    [3]Federal Archaeology Report,1993 Archaeological Protection,6(1):13
    [4]Federal Archaeology Report,1992 Archaeological Protection,5(4):25
    [5]Dunnell, R. C. 1979 Trend in current Americanist archae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83:437—449
    [6]Schiffer,M.B.and J.H.House,1977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rchaeological research:The Cache Project.Current Anthropology,18(1):43—68
    [7]Kelley,J.H.1977 Comments on Schiffer and House' article.Current Anthropology,18(1):57
    [8]Federal Archaeology Report,1992 Archaeological Protection,5(4):25
    [9]Plog.F.1978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New Archaeology.” In:Social Archaeology:Beyand Subsistence and Dating,(eds)C.L.Redman,W.T.Langhorne,Jr,M.J.Berman,N.M.Versaggi,E.V.Curlin, and J.C.Wanser.Academic Press,New York,pp.421—429
    [10]Glassow, M. C, 1977 Issues in evalu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rchaeological resources American Antiqvity 42(3):413—420
    [11]Federal Archaeology Report,1992 Archaeological Protection,5(4):25
    [12]Green.D.1977 Comments on Schiffer and House' article Current Anthropology 18(1):56—57
    [13]Bayard.D.1977 Comments on Schiffer and House's article Current Anthropology 18(1):54—5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