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析美国石油进口限额政策的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刘波 参加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在保护本国石油工业免遭廉价石油冲击的同时,并未因此紧锁国门,而且还通过对石油公司实行在国内利润中扣除国外投资的税收政策,鼓励他们在海外的勘探与开采。因为这不仅可为美国带回丰厚的外汇收入,而且还可因此垄断世界的石油工业,巩固美国石油霸主的地位。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的石油公司在海外投资超过了50亿英镑,约占美国海外投资总额的1/3⑦。与此相对应,在1950-1970年间,美国石油垄断公司在国外榨取的石油利润高达330 亿美元,平均每年获利达14.14亿美元⑧,占美国所有工业部门在国外的私人直接投资汇回美国纯利润的43%⑨。中东是美国石油外汇的巨大泉源。1960-1970年美国石油公司从中东石油投资中攫取了160亿美元的利润,其中95%汇回了母国⑩。仅1972年,美国“在国外的石油业汇回美国的利润超过20亿美元,这个数额比美国进口石油所支付的总金额,加上为继续在国外发展石油工业而提供的外流资金,还多出了大约5亿美元”(11)。这表明,美国的石油限额政策,只是限制中东等地区廉价石油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冲击,但并不限制美国石油公司对第三世界产油国的掠夺,这才是美国石油政策的全部内涵。
    其次,它促进了西方国家的“能源革命”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其“重要作用,大可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12)。
    二战前,西欧经济主要是建立在使用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基础上的。二战使欧洲的煤炭工业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西欧各国不得不购买石油以解燃眉之急。在马歇尔计划中有14%的资金用于购买石油(13)。然而此时的石油价格为美国的几个石油大公司所控制,其价格按美国的生产成本计算,并以墨西哥湾为始点作为运费的核算标准。结果,西欧平均以每桶约4美元的价格进口原油, 而进口石油产品的价格则更为昂贵。为此,西欧国家曾向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美国当局强烈呼吁,要求按石油的实际价格出售石油。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石油公司虽同意对委内瑞拉和中东生产的石油分别标订不同的价格,但收效甚微,没能从根本上改变石油销售中的不合理现象。所以,尽管美国政府极力促使西欧各国进行“能源革命”,但终因价格昂贵,使之望而却步,转而继续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为此,西欧国家在50年代不惜投下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恢复和扩建煤炭工业。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将煤炭工业收归国有,成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并拨款一亿五千万英镑用于更新设备(14)。法、德、意等六国也在50年代初成立“欧洲煤钢联盟”,以便集中资源,协调发展经济。正是由于西欧各国对煤炭工业的重视,煤炭产量在50年代一直呈上升趋势。
    日本的情况大致与西欧相似。战前,其工业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其次是水力发电,石油仅用于机动车辆运输和武装部队之用。战时,日本靠本国少量生产和掠夺印尼、缅甸的石油,基本上满足了国内车辆和部队所需。战后初期,日本仍以煤炭和水力作为工业的主要能源。在美国的帮助下,恢复了水力发电,甚至有所扩大。对煤炭工业,日本政府采取对私营煤矿提供帮助的办法鼓励发展。尽管如此,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从50年代起,日本开始进口石油,但因油价高且资金有限,在整个50年代,石油仅占日本能源的7%,而煤炭占60%以上(其余主要是水力)(15)。这说明,战后西方国家,由于石油价格的昂贵,不得不继续把煤炭作为工业的主要能源。然而,美国的限额政策却使情况大为改观。
    实施限额政策后的美国,其石油生产比没有实施前大约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结果使国外石油生产者“失去”了本来可以生产出来的相应数量的石油。此外,美国还减少了大约一亿多吨的石油进口,致使国际石油市场每年有大约二亿五千多万吨的“过剩”石油。面对如此巨大的“过剩”,一些石油公司为了获得一些收入以补偿它们勘探和开发石油的开支,不得不在美国之外寻找市场。为此,他们以低于国际石油大公司规定的价格出售石油,继而建立起独立的炼油厂,通过提供各种石油产品的办法来加强他们的市场销售机会。国际石油大公司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意,也只好用降低油价来争夺市场,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两次强行降低石油标价。市场上大量廉价石油的出现,迅速改变了西方国家的能源结构。从50年代末起,西欧的石油消耗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到1966年石油已取代煤炭成为西欧的重要能源,到1970年,石油已在西欧各国占据了主导地位。就连一直采取保护政策的英国,也抵挡不住廉价石油的诱惑,“1971年9月,石油在英国终于跃升为经济中最重要的能源……1974年,石油提供了全部能源利用额的56%以上,而煤炭不足35%。”(16)在1960-1970年的十年间,西欧对石油的消费量增加了3.2倍, 石油在能源中所占比例也由29%上升到56%(17)。廉价石油的出现,对资源贫乏的日本经济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在1957年起的三年中,日本石油消费量翻了一番,从那时起直至1964年,日本的石油消费平均年增长率为25%,大大高于西欧的15%(18)。在1960-1970年的十年间,石油消费量增加了5.8倍,石油在能源中所占比例也由34%上升到67%(19),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日本还利用廉价石油发展了本国的石油化工业,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化工生产和出口国,并与西德一起,由战败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廉价石油对西方国家的好处,正如《世界战略中的石油》一书的作者贝雷比所说:如果没有这些廉价石油,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工业化和都市化就不会有这么迅速,欧洲就会更缓慢更谨慎地放弃煤炭而转用石油(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