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析美国石油进口限额政策的影响(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刘波 参加讨论

第三,它使第三世界产油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速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诞生,并为石油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砝码提供了条件,从而造成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在二战结束前后,控制世界石油工业的是有“七姊妹”之称的七大国际公司,它们是:美国的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纽约美孚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得克萨斯石油公司,英国的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合股的壳牌石油公司。它们控制着世界全部石油生产的80%左右,石油业的大部分收入自然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而作为石油资源的拥有者--产油国,却只能从中收取很少的税款。50年代末,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产油国开始了夺回石油控制权的斗争。委内瑞拉是在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仅次于美国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50年代后,由于中东石油的大量开采,委内瑞拉在产油国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其发展速度也有所放慢,这使委内瑞拉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发展战略。既然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其经济就不能过分依赖石油出口,应向其他工业方面发展,而且大量增加石油生产和销售,只会降低石油价格。在佩雷斯·阿方索的影响下,委内瑞拉政府极力推动产油国家的联合,并主张通过各产油国限制石油产量的办法,制止石油价格的下跌(这就是欧配克石油配产制的起源)。与此同时,中东产油国也开始了与石油公司的斗争。1958年伊拉克革命政府在同英美等国组成的伊拉克石油公司的谈判中,逐渐认识到了产油国联合的必要性。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臣阿卜杜拉·塔里基不仅支持佩雷斯·阿方索的主张,还在产油国之间进行积极的斡旋。然而,在美国实施限额政策之前,联合只是一种愿望,并未能真正付诸行动,是美国的限额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
    美国实施限额政策后,造成了国际市场上石油的大量过剩。石油公司纷纷降低价格进行抛售,致使每桶原油标价减少约0.27美元。石油公司在压价的同时,还削减它们应付给产油国政府每桶石油的款额,结果造成产油国收入的大幅度下降。据估计,“仅1959年这次压价就使产油国一共损失了4.76亿美元”(21)。由于地理位置,委内瑞拉是首当其冲。自从中东石油开采以来,无论在成本和运费上,委内瑞拉都无法与之匹敌,从而失去了广阔的西方市场,美国成了它唯一的“天然市场”。然而,美国在颁布限额令时,只给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受限制的优惠,使委内瑞拉失去了这一“天然市场”。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因此而受到了巨大损失。从1958年至1972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年增长率不及3%,而以往15年平均增长率为10%,世界同期的年增长率为7%。1958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为一亿四千二百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7%,1972年它的产量为一亿八千二百万吨,仅占世界总产量的7%。石油出口的减少,给委内瑞拉政府带来了每年大约数亿美元的损失(22)。这就是委内瑞拉政府积极倡议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因所在。中东产油国的境况也不比委内瑞拉好多少。由于石油降价,在1960-1970年间,中东各主要产油国损失的石油收入竟达40亿美元之巨(23)。惨重的经济损失,使各产油国普遍认识到了组织起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59年第一次削价后的两个月,首届阿拉伯石油会议在开罗召开,伊朗和委内瑞拉派观察员出席了大会。大会建议石油公司在未与产油国政府协商之前,不得擅自降低牌价。石油公司对此置若罔闻,于1960年8月再次削价。9月9日,世界五大产油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和伊拉克政府的倡议下,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宣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并明确表示:“成员国对于过去石油公司所采取的变更价格的态度再也不能漠不关心了;成员国应使用一切可能使用的办法使现在的油价恢复到削价前的水平……”。它的诞生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提供了一个政治舞台。因此,美国石油限额政策的实施,不仅促使了第三世界产油国的联合,而且也为自己石油霸主地位的丧失培育了掘墓人。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随着石油在经济生活中的日趋重要,石油也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砝码,并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些新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杠杆便是石油武器的运用。
    石油第一次作为弱小国家反对大国的武器是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当时阿拉伯国家封锁了苏伊士运河,阻断了开往西欧的油轮,并炸毁了从伊拉克到地中海的输油管道,使西欧石油供应减少了70%。接着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次运用石油武器,宣布关闭油井,并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以迫使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支持态度。但这两次都未能奏效,其主要原因:一是当时西方国家用油量较少,美国可动用其石油储备及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的石油,解决因禁运所带来的能源危机;二是由于当时中东的石油资源几乎全被美国为主的七大石油公司所控制,美国政府通过石油大公司不按规定路线供油等办法,使禁运名存实亡;三是当时阿拉伯的几个产油国,经济底子较薄,禁运反而使本国财政陷入困境;再加上第三世界产油国缺乏团结,禁运很快就被取消了。然而,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情况就大为不同了。首先,西欧和日本都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变成了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石油成了现代工业的命脉,它的断绝将造成西方经济的瘫痪。而如此重要的战略物资,西欧和日本却几乎完全依赖进口。1972年,法国和意大利国内原油生产仅占消费量的1%、英国为2%、荷兰为6%,比率最高的西德也不过7%,日本则基本上不产石油(24)。更糟糕的是,西欧和日本分别有80.4%和78.9%的石油来自中东和北非(25)。一旦中东发生石油禁运,无论美洲,还是非洲和东南亚产油国都无法解决这场危机。而且美国也在进入70年代后结束了石油自给的历史,再无石油储备可援助了。其次,由于西欧和日本在石油消费构成上与美国的不同,石油禁运给工业所造成的危害也大不相同。据1971年调查,西欧工业用油为42.3%、日本为55.2%、而美国为24.7%。在运输、住宅及商业用油方面,西欧为57.7%、日本为44.8%、美国为75.3%(26)。因而,国外石油供应的减少和石油提价,对它们的工业部门以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都比美国严重。由于石油既是化工、电力工业部门的基本原料,又是许多重要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制铝工业、汽车工业等的动力来源,它和整个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石油供应的不足,首先便威胁到工业生产,使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同时,由于石油提价,西欧和日本的石油进口费用将会激增,使通货膨胀更加恶化。而美国则因石油进口少且多来自美洲,再加上国际石油卡特尔主要掌握在美国手中,虽也得进口提价石油,但可从西欧和日本处收回更多的石油利润。所以,石油禁运给美国经济所造成的危害要比西欧和日本小得多。这就是十月战争中,西方阵营分裂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