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评价《李顿调查报告》 关于《李顿调查报告》,中外学者的观点也大为相左。英国学者对它大加赞誉,“公正”、“正义”之类的词藻屡屡出现(18)。而中国学者大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该报告“集中反映了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同日本的勾结和争夺”(19)。 我认为,无论是从国际法,还是从道义上而言,从1932年5月~1933年3月间,英国对日推行的“平衡政策”及其产物--《李顿调查报告》,是应受到批判和指责的。作为一个帝国主义殖民大国,英国是不尊重中国主权的,它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明出一种漠然。当日本以退出国联来威胁西方干涉和舆论谴责时,英国担心的是“……如果日本退出国联,国联在公众心目中会受到损伤”(20)。《李顿调查报告》中,在多处无视和损害中国的利益和地位。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当时的现实,即:日本完成了对东北的占领,南京政府的抗日意识消沉,中国军队已撤入关内,大规模的有效的军事抵抗在东北已基本停止。因此,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中国对东北的主权,以及防止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所以,英国的政策和调查报告在客观上对中国具有颇为有利的积极内容。正是这些内容在法律上否定了日本侵略行为的合法性,使日本在世界舆论面前处于受指责的被动地位。为此,日本大为恼怒,宣称日本的政策“与国联的见解完不全同”,指袖离国联而去。 对于远东危机时期英国对日政策的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期得出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注释: ①M.H.Bailey,“Britain and World Affair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1971, P.54. ②汪文军:《“九·一八”事变期间英国的远东政策》, 《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 ③C·Thorne,“The Limits of Foreign Policy:The West, The League, And The Far Eastern Crisis of 1931~1933”, London, 1972, P.292. ④⑨C.Thorne,“The Limits of Foreign Policy”, P.264、177. ⑤Time, Jan,11,1932. ⑥Rohan Butler,“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以下简称D·B·F·P·), Second series, Vol.IX, London, 1965, No. 153、155、238, ect·; C·Thorne,“The Limits of Foreign Policy”, P.217. ⑦库达科夫:《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338页。 ⑧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海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⑩D.B.F.P., Vol.Ⅸ, Enclosure 2 in No. 2. (1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08页。 (12)Ian Nish,“Angle-Japanese Alienation, 1920~1952”, Cambridge, 1982, P.16. (13)D.B.F.P, Vol.Ⅸ, Enclosure 2 in No.120、172、216、239、390,etc。 (14)C.Thorne,“The Limits of Foreign Policy”,P.18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