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40年苏德柏林会谈近似禁区。有的学者在论及这一问题时,提出了十分鲜明的观点,认为:“德国虽然玩弄外交骗局,极力掩盖侵苏意图,但苏联却没有上当。谈判的破裂表明,由于德国准备进攻苏联而加剧的苏德矛盾已经成为不可调和的了。”(15)看来,苏德柏林会谈由来有待分析;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是否完全“没有上当”,尤其值得商榷。 1940年5月7日里宾特罗甫电舒伦贝格,请他于德军入侵比、荷、卢、法后一个半小时,把德国致荷、比、卢照会面交莫洛托夫,同时向他说明:德国所以进攻西欧,实属“被迫”。“鲁尔区面临着英、法经比、荷实施进攻的危险”。10日,舒氏电复纳粹外长,称:“(莫洛托夫)理解德国面临英法进攻危险,必须自卫。他不怀疑我将获胜。”(16)仿佛苏德准同盟关系仍将继续下去。然而,苏德关系的实质性变化已经悄然而至了。 1940年6月28 日希特勒在巴黎近郊对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说:“现在我们已经表明自己有多大的能耐……相形之下,出征俄国就象小孩玩沙盘游戏一样。”(17)同年7月,希特勒就侵英、侵苏战争准备事宜作出部署。8月,德军统帅部又下令扩建德占波兰军事设施,又制定侵苏战争方案“弗里茨计划”(后改称“巴巴罗萨计划”)。但,7、8、9 三个月希特勒还是把侵英(“海狮行动”)准备放在优先地位的,海、空军军备仍是德国军备重点,对苏德秘密议定书各项依旧厘毫不爽,即使稍晚一点的德意日三国条约,其宗旨也是阻止美国参战,也就是孤立英国。至于苏联,此时还没对德依依。1940年7月中,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甚至把斯大林同英国新任驻苏大使克里普斯谈话记录副本交给德国大使。 可“海狮行动”终于胎死腹中了。截止1940年10月,不列颠空战初见分晓,德方飞机损失竟为英国的1.9倍。彼此空袭次数又趋接近。于是,1940年10月12日,希特勒下令“推迟”其“海狮行动”。相应的准备活动并未同时停止,可“只作为施加政治、军事压力的手段”。(18)“推迟”,被迫放弃的遮羞布而已。 侵苏准备排到首位了。 1940年10月12日,即希特勒放弃“海狮行动”当天,德国军事代表团抵达布加勒斯特,事实上开始了德国在罗马尼亚的军事存在。第二天,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致电斯大林(舒伦贝格于17日面交莫洛托夫),邀请莫洛托夫访德,居心叵测地主张:苏意日德四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19)同月21日斯大林复里宾特罗甫(由莫洛托夫面交舒伦贝格),说:“莫洛托夫接受邀请。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是“完全可能的”。“原则上不反对(四国)会商某些问题”,但须“事先研究”。(20)看来,苏联尽管对德国在罗、芬的军事存在不悦,但其基点依旧是“进一步巩固(苏德)双边关系”。 1940年11月12日,两件事情同时发生于柏林。一是希特勒签署了第18号命令,其内容之一,便是:“不管这种(苏德)会谈的结果如何,根据口头命令为东线所进行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应继续进行。有关这方面的指令即将下达”。(21)对希特勒来说,无论苏德柏林会谈“结果如何”,照样侵苏,会谈无非外交烟幕。另一件事就是莫洛托夫专列抵达柏林,苏德柏林会谈开始。陪同莫氏访问的有:苏联黑色冶金人民委员捷沃斯扬、副外交人民委员杰卡诺佐夫(同月出任驻德大使)、副外贸人民委员克鲁季科夫、副航空工业人民委员鲍拉金和雅科夫列夫。 会谈的焦点当然不是务实关系,而是政治问题。 11月12日12时,莫洛托夫同里宾特罗甫举行首轮会谈。里氏称:“现在,‘领袖’(Führer)遵循这样一种意见:如果俄国、德国、 意大利和日本尝试在很大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无论如何是有益的。”他施放诱饵:俄、德、意、土就黑海海峡问题缔结一项国际协定,以替代《蒙特勒海峡公约》。莫洛托夫说的较简短。他说:“势力范围的划分必须精确,在确定长期势力范围时尤其如此……问题的最终解决是绝对需要时间的。鉴于这一点,苏联首先希望同德国取得相互理解,而这只能是在俄国得到有关德意日三国条约的含义、性质和目的之确切情报以后。”(22) 同日下午莫洛托夫同希特勒举行首次会谈,持续了2个多小时。 后者佯称:“我们苏德两个欧洲大国,在任何情况下,合作带来的好处比不和的多。如果他们站在一起,那末总可得益。但是,如果他们相互反对,那就只能让渔翁得利了。”希特勒无意兜圈,露骨地说:“对德国来说,至关重要的是: “1、必须有生存空间…… “2、中非殖民地必须扩大。 “3、德国需要一定的、能保证供货的原料资源。 “4、德国不允许敌国在某些地区建立海军或空军基地。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俄国人的利益不会和德国抵触。俄罗斯帝国也可以在丝毫不损害德国利益的情况下发展。”希特勒暗示:除了德占东欧、西欧和非洲,“(俄国的)利益应占首位”。(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