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早期东南亚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特点(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南亚》 贺圣达 参加讨论

佛教究竟什么时候传到东南亚,至今尚无公认的看法。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发展看,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纪最早传入东南亚,是有可能的。印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公元前272—232年)曾征服了印度南部的广大地区。阿育王好佛,曾派佛教僧侣四出传教。东南亚广大地区毗邻印度,因此,佛教在当时可能已传入东南亚。缅甸孟族的编年史也有记载说,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阿育王曾派遣苏摩和郁多罗去苏瓦纳布米(黄金地)传教。一般认为,黄金地在今下缅甸,但也有学者(特别是泰国学者)认为在今泰国佛统地区。但是,迄今尚无确凿的材料可以证实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东南亚。即使传入,也只是在个别地区,影响是不大的。这也不奇怪,一种统一的宗教得到广泛的传播,总是在阶级社会中,而当时的东南亚当处于原始公社的末期。
    公元最初几个世纪,东南亚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广泛地接受印度宗教、包括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条件较为成熟了。而在公元一世纪的印度,南有主要信奉婆罗门教的安度罗王朝,北有信奉佛教的贵霜帝国。他们的商人和移民,把佛教和婆罗门教传到东南亚、特别是在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约70—102年), 贵霜王朝的势力盛极一时,伽腻色伽王效法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的传播,对佛教东传起了推动作用。考古发掘的文物和中文典籍的记载表明,公元二世纪起,佛教和婆罗门教就已经在东南亚沿海地区传播开来,此后沿各大河传入内地。在今越南北方,公元二世纪末到三世纪初,中国学者牟子曾在交趾研究和宣传佛教。三世纪中期,印度僧人康僧会等人在交趾译经,传播了佛教。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同,当时作为中国一部分的越南北方地区,其佛教主要是从中国内地传入的。因此,带有一些中国佛教的特点。公元580年,天竺僧人灭喜从中国赴越南北方, 在法云寺(今河东省)创建了中国禅宗的灭喜派,传播慧能的禅宗南宗。公元800年, 中国僧侣无言通在北宁建寺,创立无言通禅宗(也属禅宗南宗)。红河下游地区佛教的发展,同中国内地佛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今越南中部即当时的占婆,在五世纪前婆罗门教占统治地位,国王拨陀罗摩一世(349—380年)在首都因陀罗补罗(今越南中部)的万山建造了湿婆神庙,当时碑铭也记载宫廷中有婆罗门。但六世纪后,佛教占据了统治地位。公元605年,隋军攻占林邑首都,劫去黄金制造的庙中神位碑十八个,佛教经典564{K5D907.JPG}1350部。
    在今越南南方即当时扶南王国和吴哥王朝先后统治的地区,从武康碑的内容反映的情况看,佛教和婆罗门教都已传入,国王是佛教的保护者。从三到六世纪的出土文物看,有佛像、毗湿奴像、湿婆像,可见佛教和婆罗门教交替存在,或同时存在。在真腊时期和吴哥王朝初期,印度教占了优势。
    在今柬埔寨境内的广大地区,扶南初期,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相继传入,{K5D901.JPG}陈如统治时期,将婆罗门教立为国教,但佛教也流行。真腊时期,也是两教并行,婆罗门教略占优势。《隋书·真腊传》说真腊“多奉佛法,尤信道士(婆罗门),佛及道士,并于立像馆”,《旧唐书·真腊传》也说“国尚佛道及天神,天神为大,佛道次之”,正是反映了这一情况。吴哥时期也是如此。柬埔寨古代的婆罗门教,尤信湿婆(毁灭之神),其象征是男性生殖器,称为“林伽”(因为印度教认为“毁灭”含再生之意)。据研究,这一时期柬埔寨的佛教,是大乘佛教。
    在今泰国地区,佛教的传入当不晚于公元三世纪。三国时吴人康泰在《扶南土俗记》中,已说林阳“土地奉佛,有数千沙门,持戒六斋日,鱼不得食”。看来当时奉行的是大乘,因此,禁食肉食。在泰国湄南河的中、下游和夜功河下游发现的佛塔、碑铭看,堕罗锛底时期,佛教流行于当地。从考古发现看,婆罗门教在当时也已经传入泰国。在佛统府北部的萨奔,发现了两座婆罗门神像,在华富里、室利迪帕等地,也发现了婆罗门教的塔、婆罗门神像和毗湿奴(四手之神,四手分执法螺、轮宝、仙杖、莲花,躺在巨蛇身上,有保护、创造和降魔的能力),可见婆罗门教也有一定影响。
    据传说,缅甸是东南亚地区最早传入佛教的国家。但是,迄今在缅甸发现的佛教文物,是在公元之后的。在缅甸西部阿拉干地区发现的佛像和佛龛表明,大约公元二、三世纪时,佛教也传入当地。但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发现的宗教遗物,大多是公元5—8世纪的,在发现的佛像上有的刻有梵文,表明了大乘佛教的存在,在室利差坦罗附近则发现了巴利文经典上的一段文字,有人认为这是小乘佛教的遗存。到七世纪时,佛教在骠国已盛行,《新唐书·骠国传》说,骠国“喜佛法,有百寺”,“民七岁祝发上寺,至二十不达其发,复为民”。但是,同除越北地区外的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当时骠国也有婆罗门教的影响,在今阿拉干,丹老,卑谬等地附近,都有毗湿奴梵天的神像出土(梵天——婆罗门教的创造之神)。
    在马来半岛,在马来西亚的霹雳发现了三件小乘佛教的铜器,其中一件系印度芨多王朝时期的。在吉打则发现了大约公元5—6世纪时的碑铭,上面刻有大乘中观宗的经文。印度婆罗门教也在这一时期传入。
    在东南亚海岛地区,早在公元初,婆罗门教和佛教就传到了今爪哇、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等岛。印尼最古老的三个国家古戴(在加里曼丹),多罗磨(在爪哇)和诃陵(在爪哇)都信奉婆罗门教。公元414年,东晋高僧到耶婆提(在今爪哇),说当地“外道婆罗门盛行,佛法不足言”。大约五世纪起,佛教才逐步发展。七世纪中,中国着名高僧义净到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时,佛教已很兴盛。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说:“斯乃咸遵佛法,多是小乘,唯末罗游(在占碑地区)大乘耳。”爪哇的诃陵在七世纪时也改奉小乘佛教。八世纪初,印度大乘密教僧金刚智(跋目罗菩提)将大乘密教传入爪哇。同时,婆罗门教仍有影响。着名的婆罗浮屠,就兼有大乘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特点。
    综上所述,从公元最初几个世纪起,随着东南亚各地早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除越北地区外,从印度传来的大小乘佛教和婆罗门教适应当地阶级社会特别是当地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了这些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甚至国教(原始宗教还长期存在),从而也成了早期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佛教和婆罗门教的传入,对当时东南亚各地社会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一种进步的因素。因为比之于原始宗教,佛教和印度教毕竟是高一级的宗教,它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发展,正是适应了东南亚由原始社会末期向更高一级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结果是促进了该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还需要解答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小乘佛教和婆罗门教能并行于早期东南亚国家呢?我觉得一方面是由于同在印度产生的这些宗教虽然在基本教义方面是不同的,但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在一方面否定对方,另一方面又互相补充,对于早期东南亚国家的统治阶级来说,它们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宗教。其次,三教并存,也可以说正是早期东南亚国家的不成熟性和统一国家没有最终建立在宗教上的反映。十一世纪以后,较为统一的国家建立,封建社会发展,三教并存也逐渐告终,而代之以一种宗教(在半岛地区是小乘佛教)为主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