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郑师渠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后来胡适在《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中注意到了西方现代思潮的变动:“科学家的流弊往往在于信仰理智太过了,容易偏向极端的理智主义,而忽略那同样重要的意志和情感的部分。所以在思想史上,往往理智的颂赞正在高唱的时候,便有反理智主义的喊声起来了。……法国的哲学家柏格森也提出一种很高的反理智主义的抗议。”(《胡适文存》二集,卷一,第272页)
    原文参考文献:
    [1]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 饮冰室合集:专集二三[M].上海:中华书局,1936.
    [3] 饮冰室合集:文集三一[M].上海:中华书局,1936.
    [4] 饮冰室合集:专集三二[M].上海:中华书局,1936.
    [5] 饮冰室合集:文集三三[M].上海:中华书局,1936.
    [6] 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第二自序[A].饮冰室合集:专集三○[M].上海:中华书局,1936.
    [7] 夏晓虹。追忆梁启超[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8]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下卷[M].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10] 胡秋原。西方文化危机与二十世纪思潮[M].台北:台湾学术出版社,1981.
    [11] 菊农。杜里舒与现代精神[J].东方杂志,1923,20(8)。
    [12] 〔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M].葛智强,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3] 郑师渠。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J].近代史研究,2005,(2)。
    [14] 胡适文存:卷四[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2.
    [15] 杜亚泉。大战争之所感[J].东方杂志,1914,11(3)。
    [16] 张崧年。文明或文化[J].东方杂志,1926,23(24)。
    [17] 梁启超。读《新青年》杂志第六卷一号杂评[N].学灯,1919-03-15.
    [18]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A].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M].杭州:浙江出版社,1982.
    [19] 梁启超。人生观与科学--对于张、丁论战的批评[A].李华兴,吴嘉勋。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0] 饮冰室合集:文集四一[M].上海:中华书局,1936.
    [21] 陈独秀。答适之[A].胡适文存:二集[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2.
    [22] 邓中夏。思想界的联合战线问题[A].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M].杭州:浙江出版社,1982.
    [23] 竺可桢。科学与社会[A].竺可桢文录[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24] 刘纯。“两种文化”:“冷战”坚冰何时打破?[N].中华读书报,2002-02-06(24)。
    [25] 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A].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M].杭州:浙江出版社。1982.
    [26] 梁启超。《改造》发刊词[A].李华兴,吴嘉勋。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7] 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路[A].饮冰室合集:文集三九[M].上海:中华书局,1936.
    [28]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饮冰室合集:专集三四[M].上海:中华书局,1936.
    [29] 胡适。致钱玄同[A].耿云志,欧阳哲生。胡适书信集: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0] 梁启超。我对于妇女高等教育希望特别注重的几种学科[A].饮冰室合集:文集三八[M].上海:中华书局,1936.
    [31] 梁启超。讲学社欢迎罗素之盛会[N].晨报,1920-11-10(3)。
    [32]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李华兴,吴嘉勋。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33] 梁启超。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A].饮冰室合集:文集四三[M].上海:中华书局,1936.
    [34] 梁启超。治国学杂话[A].饮冰室合集:专集七一[M].上海:中华书局,1936.
    [35] 梁漱溟。纪念梁启超先生[A].我生有涯:梁漱溟自述文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6] 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与中国新文化之趋向[A].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M].杭州:浙江出版社,1982.
    [37] 吴大猷。弘扬民主科学与爱国主义[N].光明日报,1998-06-06.
    [38] 胡秋原。评介《五四运动史》[A].周阳山。五四与中国[M].台北: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8.
    [39]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