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民众心理需求与太平天国的兴亡(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廖胜 参加讨论

(二)民众安全需求与太平天国的兴盛。
    心理学需要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安全欲望。包括劳动安全保障、职业安全保障、生命安全保障、居住安全保障、交通安全保障和环境安全保障等。渴望工作、生活、环境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良好,能免于各种灾难(自然、战乱等)等等。因此,安全需求动因也是激起人们心理活动、目标选择的一个普遍而重要的原因。事实证明,民众安全需求动因,对太平天国的兴盛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广西民众之所以有非常强烈的安全需求,与金田起义前夕,广西处于历史上空前的“天灾人祸”密切相关。一方面,连年不断的“天灾”所导致的粮食饥荒、瘟疫流行、人口死伤,使民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都得不到最低限度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广西又是“人祸”横行之地。各地天地会众、鸦片战争后裁汰的乡勇兵痞、无家可归的流民乞丐、邻省的烟贩盐枭、各种海盗山贼,齐聚广西。“啸聚成群,以千数,以万数多矣,沿劫左、右江数千里之间”[17]。大小各股会党团伙烧杀抢掠、肆意横行,无疑是一群杀人越货、绑架勒索、焚烧集镇、抢掠商贾、座地分肥的盗匪。由于各股势力“不甚与官兵对敌”,“不过淫掠取财”而已[18],因此,得到广西地方官的纵容包庇,或无动于衷,“民控抢劫奸淫,如诉之木偶”[19](p159);或乘机勒索,“民间获贼解县反被勒索陋规钱粮”[20](第3期);或贪赃枉法,遇有贿赂,则“旋擒旋纵”[20](第3期);或与盗匪合谋串通,“不能除盗,反先自串匪劫掠”[20](第3期)。更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清朝“总兵大员”,“藉口水道梗阻,竟托请视为土匪的会党护送”,“托其保护”[21](p23)。总之,广西地方上的吏治腐败大大助长了各种盗匪的劫掠气焰。“民居此土者,一苦于贼,再苦于兵,三苦于胥吏之需索”[22](p16),不仅使正常的人民生活、社会生产和商贸活动无法开展,而且使下层的城乡居民和商旅客贩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摧残。“小民野外徒哀嗷”[23](p4)的记载,不仅表达了老百姓对黑暗世道的痛苦与无助的心理,而且也表达了广西民众对和平安宁的社会生活的强烈向往。流行于广西的一首民谣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不信鬼,不信神,不求佛,不念经,一心虔拜上帝会,紧跟朝贵保平安。”[24](p95)
    洪秀全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正是抓住广西社会的独特点和广大民众的安全心理需求,高扬团结互助、和睦平等、安宁幸福的大旗,使处于绝境的广西民众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和光明的前途。
    第一,洪秀全态度鲜明地反对盗匪帮会,谴责他们的盗匪行径和游民习气。他强烈批评道:“三合会(天地会)又有数种恶习,为我所憎恶者……彼等原有之真宗旨今已变为下流卑污无价值的了。”[25](p872~873)特别强调:“凡三合会入门,如不舍弃旧习而皈依真教,则不容吸纳”[25](p873)。对加入太平天国的会众以严明无情的纪律进行约束和改造。太平军《行营规矩》规定了士兵“不得入乡造饭取食,毁坏民房,掳掠财物及搜操药材铺户并州县司衙门”;“不许乱捉卖茶水、卖粥饭外小为挑夫”;“不得焚烧民房及出恭在路并民房”;“不得枉杀老弱无力挑夫”[11](p156)等等。曾加入太平天国的八位天地会首领中,张钊、田芳等七人因受不了约束而“率众离开,后来投降清军”了[25](p872)。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因彼正爱其(太平军)军律之严及其治军之教理”而“留在洪军不去”[25](p872),恰恰反映了广大民众对太平天国的认同心理和行为取向。
    第二,洪秀全向广大民众大力宣传平等互助、安宁太平的思想。1845年,洪秀全在《原道救世歌》中强调:“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人自相残甚恻哀。”[11](p87~88)要求大家从思想道德上“跳出邪谋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以达到“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以及“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26](p3~4)的大同世界。总之,太平天国倡导的互相帮助、团结平等和安宁幸福、自我道德修养和严明的纪律以及对天地会众的立场态度,与沦为盗匪的会党形成鲜明的对照,极大地吸引了广大民众纷纷加入,出现了“人心摇惑,附丛者益多”[27](p2~3)的可喜局面,表达了广大民众渴望劳动、职业、生命安全,生活、环境稳定,社会治安良好,免于灾难的强烈心理动机和执着的追求。
    第三,顺应民意,采取一系列保障民众安全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在劳动、职业安全方面:兴修水利,“督修河堤,以卫民田”[13](p20);招集流亡百姓回归家园耕种土地。“出伪示招集流亡,浦北在逃之户渐渐回南者”[25](p483);不准屠杀耕牛,“牛用耕田,有宰食者杀无赦”[28](p276);严明军纪,禁止士兵挠民,保护农业生产,因此,“农民都支持他们”[29](p106)。对手工业实行诸匠营和百工衙制度,使具有各种技能的手工业者都能各司其职,人尽其用。对商业实行鼓励、扶持和保护政策。在与商人交易“给价公平,绝不短少”[30](p380),对违反者“枭首悬示”[28](p300)。因此,太平军至商人“争迎之,官军至皆罢市”[8](p272)。在生活稳定与保障方面:早在金田团营前后就实行“圣库”制度,“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25](p870)。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全部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广大农民,“好丑各一半”,“丰荒相通”。百姓遇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进行补贴。即使是鳏寡孤独、疾病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皆颁国库以养”[11](p321~326),为广大民众展示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安定祥和的理想社会;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方面:一方面对那些扰乱地方治安,危害乡民的“枪船”、盗匪和地主团练进行严厉的军事镇压。“土寇有扰民者擒而斩之”[31](p5)。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杜绝士兵害民行为发生。《十款天条》就详细规定:“杀人害人、奸邪淫乱、贪人财物、偷窃抢劫及赌博等皆犯天条。”[11](p79~80)在永安颁布的《太平条规》中的《行营规矩》,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护民众利益不受侵害。“何官何民无令敢人民房者斩不赦,左脚踏入民家门口者斩左脚,右脚踏人民家门口者斩右脚”[3](p791)。“民间物件秋毫不动,内中若有人抢夺,即行枭首”[32](p504)。“无故杀害外小(民间百姓)者斩”[8](p230)。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严格要求,“遇妖即诛,见民必救”[3](p177);攻入武昌时,公开宣布,“官兵不留,百姓勿伤”[32];攻克南京时,杨秀清发布诰谕,“只准诛戮妖魔之官兵,不准妄杀良民一人”[3](p114),南京城“兄弟姊妹保全性命者不下数十万”[3](p114),民众安然无恐,甚至“夜可无庸闭户矣”[14](p17),整个南京城“严严整整,民心佩服”[3](p486)。因此,从“前起义到此,未有害民之事,天下可知”[3](p499),建立比较完善的地方政权机构--乡官制度。乡官既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又兼武装守土之责,维持地方治安;建立比较严格的法律和司法制度。确立了一套从两司马上达天王断案的逐级诉讼规定,力争“详核其事,无出入”[11](p323),以保障民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呤唎记道:“太平天国的法厅(法庭)有一种特殊的习惯,大门走廊内置大鼓两面,凡受害伸冤申诉的人们均可自由击鼓,要求首长主持公道。”[33](p438)凡被判所杀之人“皆凶恶之著名者,颇不冤滥”[34];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太平天国受到了民众的衷心拥护。容闳在谈到他访问天京情况时叹曰:“居民对太平军较有信任,商不辍业,农不辍耕,无荒凉景象。”[35](p174)呤唎则形容为一派“欣欣向荣”[33](p542)。可见,不仅广大民众得到政府的有效保护,而且也促进了太平天国经济的繁荣,从而使太平天国前中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