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关于“锁国”政策对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可参阅笔者发表于《世界历史》1992年第5期的拙作。 ②依田熹家:《日本的近代化--同中国的比较》,北树出版,1989年,第49页。 ③王家骅:《儒家思想和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3页。 ④沼田次郎:《洋学》,吉川弘文馆,1989年,第227页。 ⑤矢岛祐利,野村兼太郎:《明治文化史·5·学术》,原书房,1979年, 第501页。 ⑥大久保利谦:《明治的思想和文化》,吉川弘文馆,1988年,第77页。 ⑦同注①,第228页。 ⑧大久保利谦:《幕末维新的洋学》,吉川弘文馆,1986年,第90页。 ⑨《西周全集》第二卷,第70页。 ⑩(11)(12)松本三之介,山室信一:《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0·学问和知识人》,第18、19页。 (13)大久保利谦:《关于津田真道的著作》(二),载《帝国学士院纪事》第4卷,第1号。 (14)参阅沼田次郎《洋学》第234、232页。 (15)同注⑥,第511页。 (16)根据《明治文化史》的划分,日本的“西学”经历了“南蛮学”、“兰学”、“洋学”三个时代。见《明治文化史·1·概论》原书房,1980年,第6、7页。 (17)(20)参阅山室信一《法制官僚的时代》、木铎社,1988年,第178、180页。 (18)参阅沼田太郎《洋学》第215页。 (19)福朱麟次郎《日本的英学史》,新潮社,1959年,第6页。 (21)《明治文化全集》第20卷,日本评论新社,1955年,第133、134页。 (22)《小野梓全集》第1卷,第24页。 (23)笹川临风《法兰西思想》,载《日本及日本人》大正三年(1914年)九月号,第133页。 (24)《中江兆民全集》第1卷,第197页。 (25)同注⑦第6页。 (26)《自由学史》(中),第97页。 (27)同注(17),第313页。 (28)《井上毅传》第1编,国学院大学图书馆,1966年,第233页。 (29)参阅宫崎道生《近世·近代的思想和文化》,鹈鹕出版社,1985年,第4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