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日本学生监督处《官报》中的留日艺术学生(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红帆 参加讨论

三、从《官报》看留日音乐、美术学生的待遇及对清末学堂艺术教育的影响(以东京音乐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为例)
    1、音乐官费学生少于美术官费学生及对清末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影响
    《官报》中的东京美术学校学生凡申请官费皆能成功,高等工业学校的色染科和图案科也都是官费。而东京音乐学校学生无论男女很难得到官费(见名簿)。前面提到的《官报》26期《附开日本官立农工商格致各学校序》中列出文部省所属学校中特别给予官费的艺术类学校仅有东京美术学校:“东京美术学校,美术与工业关系最要向章补给官费”。而在《官报》中未见强调音乐学习的内容。笔者在《学部奏咨辑要》卷四,“游学生给官费限制”载有光绪34年2月19日(1908年3月21日)的“复使日大臣音乐外国语盲哑各校学生不必改给官费私立各校学生亦难发给津贴函”内容有:“一切入官立高等以上各校补给官费一节,自应以文部省直辖各学校为断,府立县立之专门学校固不在内。至音乐外国语盲哑三学校,虽系文部直辖,惟核其所修之学业尚非中国今日最急之务,嗣后亦可不必改给官费”。至此,笔者才搞清楚为什么不设音乐官费生的原因。前面提到的广西自费女生李郁暄考取东京音乐学校选科一再申请官费而不得,其原因正在与此。广西提学使的理由是:“东京音乐学校向不给予官费”。
    中国正式的学校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早于音乐教育。中国近代最早的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在普通学校中开设的与艺术教育有关的课程仅有图画、手工课,没有音乐课。直到1907年颁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才明确规定开设音乐课,且只在女子小学校开设[32],到民国时期音乐课才正式进入中学课程。可见,中国近代学堂音乐教育的起步晚于美术教育。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于1904年1月所上“湖北学务纲要”,对音乐教育的表述:“今外国中小学堂、师范学堂,均设有唱歌音乐一门,并另设专门音乐学堂,深合古意。惟中国古乐雅音,失传已久。此时学堂音乐一门,只可暂从缓设,矣将来设法考求,再行增补”。[33]张之洞在1903年主持编撰的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之所以未将音乐列入课程在于:“音乐是一种容易融入学生精神情感的课程形式……当时流行的新乐歌多为抒发个性自由和唤起革命情感的内容,不能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合拍,因此被他暂缺”。[34]因此音乐一科在清末普通学堂课程表中没有列入,乃至影响到留日音乐学生的官费补助。直到1907年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才对音乐教育有了明确地规定,但对于学习音乐确有困难者,“可不课之”[35]。而1907年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中的“音乐一科为随意科,得斟酌加入”[36]。男子学堂在1909年以前清朝政府没有开设音乐课的要求,因而1908年学部仍然下令不给予留日音乐学生以官费补助。中国国民的音乐教育最早是从民间创办的私立学校开始的。音乐课是由留日学生、中国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于1903年在南洋公学下院(附小)首开“唱歌”课发端的,与此同时考察日本教育回国后的严修在1902年开办的严氏家塾,也设有唱歌课;蔡元培等人创办于1902年的爱国女校,在1904年制定的章程将唱歌列为必修课[37]。
    由于清政府的忽视,留日音乐学生得不到政府在经济上的支持,学习难以为继,中途退学的学生不少,在《官报》中有他们考入学校并申请官费的名字,但在其考入的学校档案中却没有记载(在《名簿》中注有“东音一览未见此人”)。笔者推测他们既是考入该校向清政府申请官费不得而无财力就读的学生。由于政府的忽视,致使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师稀缺,这一现象直到民国时期仍难以扭转。民国政府成立不久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规定小学、中学必开音乐课,但鉴于艺术教师的缺乏,特写上:“遇不得已时,可暂缺手工、图画、唱歌之一科目或数科目”[38]。笔者在云南省档案馆的教育档中还经常看到各学校要求艺术教师的呈文。但与图画、手工课相较,音乐课教师更难聘请。因手工与图画课可以聘请受传统教育、有绘画基础的其它科任老师担任。民国2年3月15日与4月14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云南省分别有二个县:曲靖府罗平州知县和华坪县县长呈文云南教育司司长,请求委派音乐、图画、手工教员,教育司批文:“图画一门须择教员中能教授此项科学者兼任可也”。而对其它艺术科目课程允许其暂缓开设[39]。由于音乐须经长期特殊学习训练,故音乐教员在清末更难寻觅。尽管学校艺术教育在清末已发其端,到民国时已较完备,但音乐、美术与其他科目相比仍属于末位,被设为随意科,具备条件开课,不具备条件停开。20世纪20年代随着清末民初留日艺术学生纷纷学成归国掀起创办艺术学校的热潮,我国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困境才有所缓解。以云南为例:1924年2月由留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毕业回国的李廷英等人创办的云南省立美术学校,在其招生布告中就学校创办宗旨与目的明确写到:“本校以教授美术工艺上必须之智能,养成艺术人才,以供中小学校专科教员及应社会需求为主旨”。[40]1927年6月28日的“云南省立美术学校启”又指出:“滇省艺术人才素称缺乏,各县中小学专科教员因之感受困难,极力培养正在今日”[41]自此以后,云南省才有了本省中高等专门艺术学校培养的艺术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推动了云南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到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日战争国民总动员的需要,艺术在唤起民众、鼓舞民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价值倍受重视,云南省县级以上中小学才基本普及了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笔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艺术普及的春天,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组织,各种歌咏、戏剧巡回演出队、电影放映队、学校无线电广播站、各类美术社团等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2、东京美术、音乐两校的中国留日艺术学生
    笔者在此仅以东京音乐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这二个日本当时仅有的国立艺术学府,也是迄今日本最高艺术学府的留日学生为例。东京音乐学校中国留学生人数32名,大大超过东京美术学校的11名。据两校的“学则”看,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较之考入东京音乐学校要难得多。且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均是选科,因在此前中国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西洋艺术教育,故清末中国留学生考入此二校的只能是选科,无一例外。而东京美术学校学生只要不中途退学或辍学,坚持学完5年,均能毕业。清末东京音乐学校中国学生中途退出的不少,即使坚持学完5年的学生中也没有一个毕业学生。以上种种原因在于:
    首先,入学条件不同,入学人数也不同
    《东京美术学校一览·选科生规程》:选科生为本科生不足时补充之,在各学科中选一课或若干课实技学习,但必须是预科修了以上的、有实技能力和取得了规定学力者方能入学,修业年限与本科生同(5年)。其条件为:年满17岁以上26岁以下的男子,品行善良、身体健全者;所选实技考试合格者;高等小学毕业,或中学二年修了以上者及其具有同等学力者。考试科目有:1、读书,2、作文及听写,3、算术,4、历史(日本历史大要)。绘画雕刻选科生除实技之外必修解剖学、远近法(即透视学)。选科生所选科目与本科生同时考试合格者授予毕业证书[4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