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亚里斯多德关于国家起源政体分类的学说(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 米晨峰 参加讨论

此外,亚里斯多德还提出了城邦要素的概念,即组成每一个城邦的因素有质又有量。所谓质是指自由身份、财富、文化和门望。所谓量是指人数的多少。他主张政治权利的分配必须以这些因素为依据。在较好的政体里,只有具有优良血统、自由身份或财富的人们才可作为要求官职的理由。除此之外,正义的品德和军人的勇敢也是必备的要素。
    根据各个政体的要素,他列举了各种政体的主要特征。比如,贵族政体主要以才德为授公职的依据,那么才德就是其特徵。财富为寡头政体的特徵,自由身份为平民政体的特徵。共和政体是混合政体,有三项同等重要的因素,即自由出身、财富和才德。
    上述这些城邦要素和政体特徵,无非是对政体划分标准的补充和具体化。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政体是亚里斯多德心目中最好的政体呢?他的政治理想是怎样通过比较、选择产生的呢?
    亚里斯多德曾认为,有一位贤明的君主来统治城邦固然很好,但贤君终属难得。纵然偶有发现,也未必尽善尽美。因为个人的智能总是有局限性的。而人性中固有的恶性等天赋弱点,没有多少肉体凡胎的人能超脱。这就是说,亚里斯多德对于人治,即使是贤君,也持保留态度。萨拜因教授甚至认为,其实这种幻想中的君主政体在亚里斯多德看来纯属空谈。如果不是出于尊重柏拉图的权威,他也许不会提到这种君主政体。他还说,按照法律,君主制根本不是一种政体……与其说是政治统治,不如说是家庭式的统治。之所以考虑君主制,不过是因为他接受了柏拉图的六种分类法(27)。
    少数有才德的人所行的贵族政体,据说都能对邦国和人民行“最好的宗旨”(28)。可是这么多有才德的好人到哪里去找呢?即使找到了,又怎么能保证他们不腐化呢?所以说,对这种政体,亚里斯多德也不抱奢望。僭主政体是君主政体的变态。僭主只顾个人欢乐,不关心人民的痛痒,因此他是六种政体中最坏的一种。寡头政体是贵族政体的变态,它与后者的区别只在于它是代表少数富人利益的。亚氏自己也觉得,寡头政体和贵族政体有时是很难区分的。寡头政体只比僭主政体稍好一些。平民政体虽是共和政体的变态,但比寡头政体还略胜一筹。
    共和政体在亚里斯多德看来算得上理想的优良政体。它以中产阶级为执政主体,又能照顾到全体公民(包括贫富两极)的共同利益。亚里斯多德之所以称赞共和政体,从他的伦理观上看,是因为这种政体最符合他的中庸之道,也最能实现正义。他认为共和政体,几乎是人世间所能求得的最现实的也是最好的政体。关于共和政体及亚里斯多德的政治理想,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亚里斯多德把研究国家政体作为他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他还主张:“我们不仅应该研究理想的最优良的政体,也必须研究可能实现的政体,而且由此进而想到最合适于一般城邦而又易实行的政体。”(29)这种务实精神和理想结合的学风是可贵的。
    亚里斯多德还认为,他所拟定的理想政体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哪种政体最合理,要看具体情况。如真有贤王,君主制是合理的;如能找到少数俊杰,贵族政治也是合理的;如平民大众主持正义、秉法施政,那么共和政体就是最合理的。这种选择政体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任何时候都有现实意义。
    除了对各种政体进行分类和评价外,亚里斯多德还探讨了政体变革(革命或政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发生的种种办法。
    亚里斯多德认为,不平等或不正义是引发政变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由于每一个城邦中都存在着门望、财富、自由身份、才德等要素,寡头们财产上处于富裕地位,所以寡头们就要求在各方面拥有特权、逾越他人,并把政权的不平等分配视为正义;相反,平民们则认为,因为大家都是自由人,便要求一切方面绝对平等,并把政治权利的平等分配视为正义。在同一城邦,如果政治权利不能符合各派别的不同要求时,就可能引起骚乱和变革。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上述两派主张都不是绝对的正义。虽说正义就是平等,但平等还有两类:一类为“数量相等”(平均的正义),即在平等人之间个人的所得在数量上相等;另一类是“比值相等”(分配的正义),即在不平等的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不同地位、能力(即所谓“真价值”),按比例分配相对称的职务或实物。虽然这个比例分配原则当时人们都承认是绝对正义的,可在实行的时候,恰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各人的主张又相径庭。因此,亚氏又补充说,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在某些方面以数量平等,而另一些方面则以比值平等为原则”(30)。这就是说,既要考虑到平民的自由身份,又要照顾到富人在财产方面的优势。这种“平等”(正义)观点,正反映了亚里斯多德中产阶级中庸之道的调和立场。
    此外,亚里斯多德还分析了其它引起政体变革的原因。如当权者的傲慢,贪婪自肥,吞食公物等,都会引起骚乱或政变。甚至生活小节的不检点也可以成为政变的导火线。他认为,要防止政变,就必须建立法制,防止特权,奖惩严明,这样,城邦也就可以长治久安了(31)。
    重视对国家政体的比较研究,确立系统的政体学说,是亚里斯多德国家学说的一大特色和贡献。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虽然国体长期没有改变,但为这一国体服务的政体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除了斯巴达长期延续一种特殊的混合政体之外,雅典等城邦都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和民主制长期交替演变的历史过程。在亚里斯多德的眼里,当时希腊众多的城邦成了各种政体的历史陈列馆和政制实验场。关于正宗政体在一定条件下演变为腐化政体的学说,虽然只是侧重从道德因素去探讨变化的原因,未能充分地揭示其变化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但他这种想从中找出变化规律的企图是可贵的。政体可以不断变化的学说,始于亚里斯多德,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
    (收稿日期:1993年1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