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1878—1886年的法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 陆小源 参加讨论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中,法俄两国出于各自安全的需要,曾一度保持了友好关系,某些政治家甚至展望了法俄两国结盟的前景。①然而,从1878年起法俄关系却进入了一个疏远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法俄两国不能沿着友好相处的道路一直走向结盟?关系疏远对法俄两国的对外政策及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揭示法俄关系史的曲折性,从而加深对19世纪晚期国际关系的理解。
    
    1871—1877年期间法俄两国虽没有结盟,但却把普法战争时的相互敌对转变成了友好相处。每当法德关系发生危机时,俄国都通过外交活动给法国以支持,法国也实行了有利于俄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对俄国保持善意中立。但也就在这时,法俄关系出现了疏远的迹象。1877年12月,迪弗尔组成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清一色的资产阶级温和共和派政府。1878年1 月该政府的官方报纸《评论报》首次公开攻击俄国的近东政策和俄国外交大臣哥尔查科夫,不久又批评本国保皇派的前外交部长德卡兹亲近俄国的政策“引起了德国的猜疑,使英国的主动性丧失了活力,给俄国壮了胆并导致了(法国)在东方遭受损失。”②这是法俄关系恶化的第一个明显征兆。1878年柏林会议期间,法国为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成了俄国的对手,扮演了英国、奥匈帝国和德国外交追随者的角色,③这是标志法俄关系疏远的第一个外交行动。迪弗尔和他的继任者沃丁顿政府改变了德卡兹亲近俄国的对外方针,推行接近英国、与德国和解、疏远俄国、加强海外扩张的政策。
    1879年11月弗雷西内政府取代沃丁顿内阁。弗雷西内认为他的两个前任接近英国、疏远俄国的方针不利于殖民扩张,他主张在殖民地问题上与英国针锋相对,同时谋求改善与俄国的关系。但是他取悦于俄国的第一个重要行动却起了相反的作用。据俄国政府的要求, 法国逮捕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加尔特曼, 因为他涉嫌参与了1879年一次暗杀沙皇的行动。但此举引发了法国左派人士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政府践踏了给政治难民提供避难的共和制原则。政府迫于压力,只得找借口将加尔特曼释放。此事引起俄国强烈不满,俄国驻法大使被长时间召回国。俄法关系第一次严重恶化。
    1880年11月上台接替弗雷西内的茹·费里内阁奉行继续疏远俄国、积极与德国合作、加紧殖民扩张的政策。1881年法国出兵侵略和控制了突尼斯,但是这一行动引起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起义,费里不得不向北非派去5万大军,费里政权因突尼斯问题倒台。继任的甘必大政府(1881年11月—1882年1月)又一次调整对外政策。他试图实现英、法、俄三国的联合,以恢复法国对于德国的平等地位,为以后复仇作准备。因此他一上台就把重建和俄国的友好关系作为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派对俄国有好感的舒多尔吉为驻俄大使。但甘必大很快因内政问题下台,这一政策未能执行下去。1882年1月—1885年3月弗雷西内和费里先后再度执政。由于英国1882年占领埃及极大地加剧了英法矛盾,因此这两任总理都把更积极地依靠德国、在埃及和非洲其它地区与英国角逐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而对法俄关系的发展不予关注。
    1885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促使法国对外基本方针产生重要变化,并开始寻求密切法俄关系。是年3月法军在中法战争中惨败;4月,英俄为争夺阿富汗几乎酿成战争;9月,保加利亚危机爆发,④俄国深陷其中;法德关系开始恶化;⑤1885—1886年春,法国和意大利在非洲殖民扩张中的矛盾、法国因对摩洛哥的野心而和西班牙的矛盾都加深了。⑥这些事件意味着法国已被完全孤立,在阻止和抵御新的法德战争方面的地位极为脆弱,同时他们又为法国提供了修复法俄关系的极好契机。因此1885年3月费里政权下台后的各届法国政府都实行了疏远德国、重新接近俄国、收缩殖民扩张战线的对外方针。1885年春英俄在中亚争夺极为激烈时,法国支持俄国对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通行规则的解释,起了阻止英国从黑海方向攻击俄国的作用,⑦在保加利亚危机问题上也站在了俄国一边。⑧
    通过1878~1886年法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可以看出,短暂的第一届弗雷西内政府、甘必大政府和1885年4月~1886年底的各届法国政府都曾试图改善法俄关系,但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法国实行的是一条疏远俄国而亲近德国的外交路线。
    比起这一时期法国对俄国政策的曲折的变化,俄国对法国的态度要一贯得多。1881年俄国加入德、俄、奥三皇同盟条约,第一次公开同意在德法爆发战争时对德国保持善意中立(条约规定了这一义务),标志着俄国与法国的头号敌人德国建立了非常密切友好的关系。1884年俄国又续签了此条约,再次表明了俄国亲近德国疏远法国的态度。在这一时期,虽然俄国欢迎法国修复法俄关系的态度,但自己从没有采取过主动。尽管在1880年马德里会议上,法国与英国和西班牙因争夺摩洛哥而矛盾尖锐化时,俄国支持了法国,⑨但是它又于当年制造了上文提到的召回俄国驻法大使的事件。1885年以后,俄国不但没有对法国改善法俄关系的新努力作出积极响应,而且第二次采取了召回大使的行动:1886年初,法国弗雷西内政府出于国内政治考虑,决定赫免政治犯,其中包括被监禁的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不久法国又迫于国内左派的压力,决定将审判巴黎公社参加者的负责人、法国驻俄大使阿尔贝调回国。此举引起俄国的强烈反应,因为他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好友。于是俄国驻法大使被召回国。此后7个月内俄国既拒绝接受法国驻俄新大使,也不让自己的大使返任。此外,俄国还拒绝接受法国发出的参加1889年巴黎博览会的邀请,使法俄关系又一次严重恶化达7个月之久。直到1887年法德爆发新的战争危机,俄德政治经济关系严重恶化,俄国才又一次与法国一起反对德国的战争叫嚣,并且开始转向法国寻求贷款,与法国重建了友好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1878~1886年的法俄关系虽不能说是敌视的、对抗的,其间有过关系改善的苗头,而且双方在某些国际事务中有过配合,但法俄关系的主流是疏远和冷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