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大利何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3)
与异端运动的同时,农民起义也不断发生。其中最主要而且对罗马教廷打击最沉重的是多里奇诺领导的一次农民大起义。 多里奇诺宣传财产公有,号召一切被压迫者起来,消灭教士和富人。起义者捣毁寺院,破坏庄园,多次击溃封建主派去镇压的军队。斗争持续了四年,到1307年才被镇压下去(17)。 虽然这次起义同历史上屡次农民起义的命运一样,最终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具有不同于其他农民起义的更为重大而深运的意义。它极其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和罗马教会,削弱了教会的势力,直接促使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与法王(腓力四世)的争斗中遭到失败,罗马教廷被迫迁到法国的亚维农城,从此教会势力由盛转衰,进入了长达七十年的“亚维农幽囚期”(1308—1378年)。这期间,罗马教廷的统治力量大大削弱,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1265—1321年)以及最早的代表人物彼得拉克(1303—1373年)、薄伽丘(1313—1375年)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但丁在这个时期写成了他的不朽巨著《神曲》(1307—1321年)。彼得拉克、薄伽丘两人则孜孜不倦地研究古典作品,千方百计地积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创作。通过他们的活动,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在佛罗伦萨生根滋长。到他们相继去世时,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已奠定了基础,而接着到来的人文主义高潮则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1378年,教皇回到罗马,所谓“亚维农幽囚期”终止。但是,紧接着就发生了法国籍红衣主教和本地势力的矛盾,开始了西方教会大分裂,形成了罗马和亚维农两个教皇对立的局面。这时教皇和罗马教廷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还有余力去干涉意大利国内蓬勃发展的的文艺复兴运动呢?后来分裂局面虽然结束,但文艺复兴运动已形成高潮,罗马教廷也只好听其发展,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则被迫采取收买利用的政策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作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文艺复兴”首倡于意大利绝不是偶然的。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既是资本主义因素最发达的地区,又是罗马古典文化的老家,因此就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而某些城市政权对人文主义者及其人文主义活动的支持,对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异端运动、农民起义对教会的打击,“亚维农幽囚期”的出现,教权走向衰落,这又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总括这一切就决定了文艺复兴必然是在意大利而不是在欧洲其他地方发生。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22页。 ③⑤⑥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8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84页。 ⑦⑧(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弗里:《佛萨罗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57页、第455页。 ⑨⑩(11)(12)(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17页、第223页、第183—184页、第193—194页。 (13)(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版出社1965年版,第400页、第401页。 (15)(16)杨真:《基督教史纲》上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35页、第239页。 (17)周一良等主编:《世界通史》中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3—194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