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知识的来源和西航思想的形成;还受到两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托斯卡内利和马丁·贝海姆的影响。托斯卡内利1474年曾给葡萄牙的一位神职友人写了一封信,认为从里斯本西航去日本只有3000英里,到中国杭州只有5000英里⑦。他还随信附去一张海图,图上标出了日本、中国、印度的海岸。哥伦布获悉这一消息后,曾写信向托斯卡内利请教。马丁·贝海姆(1430~1506)出生于德国纽伦堡,是著名的制图学家,曾任葡萄牙王室航海顾问。1491年他回国省亲,次年在家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球仪,地球仪上欧洲西部和亚洲东部隔洋相望。哥伦布于1484年在里斯本与贝海姆相识,从贝海姆那里学得了一些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到,哥伦布大无畏的探险精神和西航行为是在许多前人和同时代人知识积淀的深厚基础上形成的,决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愚蠢的冒险欲的引诱,而是多年孜孜不倦学习、掌握了科学知识的结果。否则他是不可能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成为时代的巨人,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二)百折不挠,矢志不移。1501年,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我从小置身海上,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坚持至今”,“这种职业,似乎使所有干这一行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想知道世界奥秘的心情。”⑧哥伦布就是怀着这种探索“世界奥秘”的心理,投身于海洋探险事业的。他大约14岁之后,即开始了航海生涯⑨。1476年他因偶然事故来到葡萄牙⑩。从1476年到1492年,哥伦布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9年他主要是在里斯本度过的,这是他西航思想形成阶段;1484年底以后,他移居西班牙,开始了他为实现西航计划历经磨难、四处奔走、寻求支持的阶段。哥伦布于1484年底毛遂自荐把西航计划呈现给葡王约翰二世,但却不被信任,计划被否定。恰在这时,他遇到曾任伊萨贝拉女王忏悔牧师的拉比达的修道院院长胡安·佩雷斯。哥伦布带着这位佩雷斯院长给女王现任神父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到科尔多瓦拜见了神父,但他却被看做是个空想家。他并不灰心,在科尔多瓦又结识了西班牙头号大臣、红衣大主教德门多斯。德门多斯听了哥伦布的计划后,深为赞赏,就把哥伦布介绍给了伊萨贝拉女王。1486年5月,哥伦布受到女王接见。女王了解哥伦布的计划后,决定成立一个学术委员会,由她的忏悔神父主持,负责审查、论证。审查工作一拖就是6年,这段时间后来被哥伦布称为最困难的年代。但哥伦布在最困难的时期表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四处奔走,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就把自己的计划向人讲述一遍”(11)。1488年,他上书葡王,再次请求援助。约翰二世这次很快复信请哥伦布去里斯本会商大计。哥伦布以为这次可以实现他的愿望了,谁知当他来到里斯本时,正值迪亚士因偶然性绕过好望角归来,约翰二世认为通向印度的航路已经开通,又失去了对哥伦布计划的热情。哥伦布并不气馁,他重回西班牙,一边等待学术委员会的论证结果,一边派弟弟巴托洛梅去英国求助于英王亨利七世和赴法国游说查里八世。1490年,哥伦布的计划被西班牙学术委员会正式否决。他仍不死心,又设法向国王和王后面奏,但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1491年又由于胡安·佩雷斯亲自晋见女王,为哥伦布说项。女王下令重审哥伦布的计划,结果又被那批保守的文人否定了。哥伦布这时年逾40,鬓发斑白,6年的等待耗去了他宝贵的年华,他感到在西班牙再作任何努力已无意义,决计去法国。这时,王室财政官桑坦海尔给予了哥伦布有力的支持。他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极力奏请女王支持哥伦布的计划。恰巧这时西班牙收复了格拉纳达,完成了政治统一,急需从战后寻找出路,于是决定支持哥伦布,并派人将哥伦布从去法国的途中追了回来。至此,哥伦布为实现他的西航计划,历尽坎坷,终于实现了他追求的目标。 (三)临危不惧,勇往直前。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三艘帆船(12)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西航。在首次西航中,哥伦布经历了三次大的危难。 其一,是部下的哗变。船队驶入大西洋不久,“平塔”号的船舵就损坏了,“尼尼亚”号也出现漏水。8月8日三艘船上的领航员又因“所在的方位”意见分歧,吵得几乎动武。哥伦布决定先开到加纳利群岛修理船只,补充食品和淡水。一切就绪后于9月6日离开加纳利群岛,驶进欧洲人再也不熟悉的海域。9月16日, 船队进入神秘的马尾藻海。水手们冒着随时都有被卷入越来越厚的大片海藻中的危险,苦苦挣扎了19天,才驶出马尾藻海。原以为走出这块危险的“草海”即可发现陆地,谁知前方仍然水天相连,茫茫无际。水手们的恐惧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艰苦的饮食也使水手们无法忍受。由于缺少新鲜食品,有的水手患了胃病,有的患了坏血病。于是他们多次要求返航,但都被哥伦布拒绝了,10月10日“圣玛丽亚”号上的水手发动哗变,强迫哥伦布返航,否则将他捆起来扔进大海。面对危险,哥伦布沉着镇静,想方设法平息船员们的愤怨情绪。他根据海鸟的飞翔和海水中发现树枝的情况,认为离陆地不远了,向大家坚定地宣布:三天之后不见陆地就返航!哥伦布沉着冷静、遇乱不慌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念,终于慑服了叛乱的水手,平息了哗变。10月12日终于发现了美洲的第一块陆地“瓜纳哈尼岛”,哥伦布将其更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 其二,是“圣玛丽亚”号触礁沉没。哥伦布率队继续航行,以期找到中国和日本。10月28日到达古巴。12月6日到达海地。这时“平塔”号不听指挥,擅自脱离船队单独去寻找黄金。哥伦布只好率领其余两艘船继续探航。12月24日午夜,“圣玛丽亚”号不幸触礁沉没,幸亏“尼尼亚”号及时赶来救援,哥伦布和其他船员才化险为夷。 其三,是遭遇特大风暴袭击。“圣玛丽亚”号触礁后,哥伦布处境非常困难,身边只剩下“尼尼亚”号一艘船,已无法再容纳下剩余的人继续探航,并担心开小差的“平塔”号抢先回国报告发现陆地的消息。于是他决定留下39人驻守待援,其余的人乘“尼尼亚”号返航回国。当返程航行了2/3时,遇到特大风暴,船只随时有被狂风巨浪吞噬的危险,人人胆寒心惊,但哥伦布没有被惊涛骇浪吓倒。在危险时刻,他以罕有的勇气和毅力做了两件事:第一,亲自值班,注视迎头冲来的每一个巨浪,提醒舵手避让,使船只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翻倒、沉没的危险。第二,为了使发现美洲的消息不致因船毁人亡而销声匿迹,他把航行中的发现简要地写在两张羊皮纸上,用蜡布包好放入两只木桶中,将一只留在船上,另一只抛入大海,希望自己遇难后有朝一日能被人发现。由于哥伦布及水手们的奋力拚搏,终于战胜了风暴,并于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完成了历时224天首次往返大西洋的航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