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当今中国学界法国史研究的热点与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吕一民 汤晓燕 参加讨论

中国与法国虽然分处东亚、西欧,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之间的交往与相互影响由来已久。鉴于法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进程对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起过重要作用,加之法国因在诸多方面与中国有惊人相似之处而被称为“欧洲的中国”,不少中国的有识之士很早就开始对它投以关注的目光。例如,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曾分别编著过《法国革命记》、《罗兰夫人传》,而革命派的冯自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汪东(寄生)、孙中山等等,亦曾利用法国大革命史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辩护。此后,无论是在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均有不少出自中国有识之士之手的相关论著问世。上述编著、论著给人留下的一个强烈印象,就是在19世纪下半叶以后由于空前的内忧外患所造成的中国传统政治社会秩序瓦解的特定背景下,中国的法国史研究和其他国别史研究,乃至整个世界史研究一样,“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国人寻求国家强盛的曲折经历和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报民的拳拳之心”①。
    1989年,中国法国史研究会首任会长张芝联先生曾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之际如此概括中国的法国大革命研究现状:起步晚(几乎在大革命发生100年之后才开始对此有研究),“拿来主义”(从他国借鉴的成分比较多),以及政治实用主义(总是希望从中找到对现实政治有意义的内容)。②事实上,这三点也适用于评价中国的法国史研究。概而言之,中国的法国史研究曾经历过“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阶段。由于“起步晚、底子薄、遗产少、基础差”(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前会长陈崇武教授语),中国的法国史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多因袭欧美,而在1949年之后的较长时间里则又提倡一边倒学习苏联。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大革命”前,不仅我国的学术研究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法国史研究缺乏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而且,史学工作者的思考和写作,往往受到政治权力和政治性意识形态的支配和主导,特别是经常会受到“左”的路线的严重干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法国史研究的发展与提高。及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一味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一样,法国史研究更是沦为直接为政治需要甚至政治斗争服务的工具,其形象或声誉也因此大受影响。令人欣慰的是,始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得益于多种有利的条件,中国的法国史研究日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热点纷呈,佳作迭出。凡此种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嬗变。
    本文着重考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学界法国史研究的热点与进展。因篇幅所限,将从下述几个方面择要撰述。
    一、法国大革命研究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举世公认具有世界意义的政治大革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甚至将其与同时期发生的工业革命视为“双元革命”,并称所有近代国家几乎都是18世纪“双元革命”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法国大革命自然受到各国史学界的普遍青睐。更由于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文化曾对清朝末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不容低估的影响,在中国的法国史研究领域中,大革命研究一直是最受瞩目的方向。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人认识法国大革命的起点。改良派的先驱王韬曾两度游历法国,于1871年编成《法国志略》。该书有八节内容介绍1789年革命。这是中国人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此后,法国革命在中国思想界和政界都成了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40年代,国内的法国革命史学开始步入专业化的阶段。1941年,沈炼之教授出版了《法国革命史讲话》。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革命史论著。1945年,杨人楩教授出版了《圣鞠斯特》。此外,他还翻译出版了马迪厄的《法国革命史》等经典之作。改革开放后,国内对法国革命史的译介和研究开始进入新一轮的高潮,而这与学界反思过去数十年曲折历程是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法兰西风格: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文化》等论著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时下,中国的改革事业进入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大革命再度成为热点问题。托克维尔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几度脱销,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在中国具有的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毋庸讳言,在现代化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中,中国作为后起的现代国家,很有必要参照别国的发展进程,其中,法国大革命所呈现的经验与教训,当是值得国人高度重视的重要参照。
    王养冲、王令愉合著的《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③的出版,意味着中国法国史研究领域也有了出自本国学者之手的大革命通史的力作。该书作为上卷,虽然时间跨度不长,但内容极其丰富,并不局限于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还包括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关于宗教斗争、女性运动、公民教育等以往被忽视的领域的研究,更是可圈可点。
    鉴于中国人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革命的道路”上,且法国大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毅近些年来较为关注中国革命中的暴力色彩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他在2013年再版其《法兰西风格: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文化》④时特意增加了两篇相关论文作为附录。在第一篇论文《中法文化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历史性互动》中,作者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法国大革命中两个基本观念——“平等”与“自由”观念形成的影响;接着论述了20世纪初,在中国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开展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论战。作者在文中指出:在整个20世纪中国盛行不衰的革命崇拜基本上就是在法国革命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作者还在论文结尾发人深省地提出如下问题:如何“民主地结束革命”?中国是否应该再次向法国学习“走出革命文化和革命崇拜的历史经验”?
    第二篇论文题为《法国式革命暴力与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如果说前一篇论文着眼点在于革命观念的形成,那么此文则是对革命暴力的思考。作者认为,法国革命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众暴力实际上与革命本身的任务以及这一任务所面对的巨大阻力相关,换言之,在法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贵族传统的国家,想要建立一个政治民主化的统一国家并非易事。作者指出,当他把目光转向中国近现代史,发现中国革命者对于法国革命中的“嗜血性”尤为推崇。在此文的最后部分,作者力求对文中提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并强调道:“法国式革命暴力一旦登上了政治舞台,再要它下来往往就很不容易。结束这种革命暴力实际上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政治文化改造工程……当今中国也正在经历类似的历史阶段,所以很显然,正像在上个世纪初一样,今天的中国仍然特别需要借鉴法国的历史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