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马胜利:《法国左右两大派的分野、变迁及前景》,载《欧洲研究》2006年第2期;《法国民族国家和民族观念论析》,载《欧洲研究》2012年第2期。 (25)郭华榕:《法国政治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6)王加丰:《法国宗教战争与欧洲近代政治思想的产生》,载陈崇武主编:《法国史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2—46页。 (27)崇明:《论17世纪法国冉森派的神学和政治》,载《浙江学刊》2013年第2期。 (28)韩伟华:《从“古代人的自由”到“现代人的自由”——邦雅曼·贡斯当古今自由理论再探讨》,载《政治思想史》2010年第2期;《从三权分立到中立权:贡斯当分权制衡理论探微》,载《学海》2012年第3期。 (29)崇明:《贡斯当论现代个体自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0)倪玉珍:《托克维尔理解民主的独特视角:作为一种“社会状况”的民主》,载《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3期。 (31)崇明:《民主与社会改革:托克维尔论社会问题》,载《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2)崇明:《国家主义的逻辑:读〈旧制度与大革命〉》,载《南方周末》2013年2月17日。 (33)刘北成:《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起因的解释》,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4)高毅:《“托克维尔悖论”评议》,载《世界历史》2013年第5期。 (35)[法]多斯:《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马胜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沈坚:《战后法国的工人阶级与社会冲突》,载《世界历史》2003年第6期;乐启良、吕一民:《法国集体谈判模式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1936年大罢工与马提尼翁协议探析》,载《世界历史》2009年第4期。 (37)庞冠群:《玛丽·安托瓦内特与18世纪法国的公共领域》,载《读书》2007年第12期;汤晓燕:《“三色徽之争”与大革命中的女性》,载《世界历史》2014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