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是阿拉伯人意识发展的结果。这一意识迸发在1400年前,在阿拉伯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发展,并于现时代完成自我认识……这就是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意识。”(张国伟:《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阿拉伯世界》,1990年第3期。) ②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拉菲克·阿兹姆文学遗著》(Muhammad Rashid Rida, Literary Remains of Rafiq Beyal-Azm),前言,开罗1926年版,第5页。 ③西尔维亚·G·哈伊姆主编:《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Sylvia G·llaim, Arab Nationalism, An Anthology)。加里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75页。 ④“任何一个研究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人,都不能不谈到奥斯曼民族主义。”见马克西姆·罗丁逊:《马克思主义和穆斯林世界》(Maxime Rodison, Marxism and the Muslim World),伦敦1979年版,第25-26页。 ⑤西尔维亚·G·哈伊姆主编:《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第78-80页。 ⑥彭树智:《从伊斯兰改革主义到阿拉伯民族主义》,《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⑦詹姆斯·G·凯拉尔:《民族主义与种族》,(James·G·Kelarn, Nationalism and Tribe):哥拉斯加1990年版,第41页。 ⑧洛斯绕普·斯塔德达尔德:《伊斯兰新世界》,伦敦1921年版,第143-144页。 ⑨西尔维亚·G·哈伊姆:《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第81-82页。 ⑩阿尔伯特·霍拉尼:《自由时代(1798-1939年)的阿拉伯思想》(Albert Hourani, Arabic Thought in the Liberal Age, 1798-1939),伦敦1962年版,第277-278页。 (11)哈里德·埃第卜·阿迪瓦尔:《东西方在土耳其的冲突》(Halide Edib Adivar, Conflict of East and West in Turkey),拉合尔1935年版,第98页。 (12)塔里克·Z·土那维:《土耳其的政党(1859-1952年)》(Tarik·Z·Tunaya, The Political Parties in Turkey, 1859-1952),伊斯坦布尔1952年版,第315-344页。 (13)N·则尼认为,此传单出自“卡赫·坦尼亚”一个支部(阿拉伯革命社)的手笔。1909年末,阿齐兹·阿里·米斯里在伊斯坦布尔建立该社,与自治党关系密切。这份传单的复印件列在N·则尼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出现》(1973年纽约版)的附录中。 (14)1919年5月,费萨尔在讲演中说:“我们是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居住在东、南、西三面临海,北面到托罗斯山脉的广大地区。”(萨提·胡斯里:《麦萨伦战争》,贝鲁特1948年版,第207页)托罗斯山脉大致在北纬37度,东、南、西以海为界,也基本上与侯赛因的地理范围相符。 (15)(16)S·G·哈伊姆:《伊斯兰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理论》(S·G·Haim, Islam and the Theory of Arab Nationalism),见拉夸尔主编:《转变的中东》(W·Z·Laqueur, The Middle East in Transition),伦敦1958年版,第281页。 (17)萨姆·沙乌卡:《死亡的职业》,《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第97-99页。 (18)(19)西尔维亚·G·哈伊姆:《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第102、146页。 (20)(21)西尔维亚·G·哈伊姆:《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第122、123页。 (22)(23)西尔维亚·G·哈伊姆:《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第124、126页。 (24)彭树智:《从伊斯兰改革主义到阿拉伯民族主义》, 《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25)西尔维亚·G·哈伊姆:《阿拉伯民族主义文选》,第227-228页。 (26)关于萨提·胡斯里的思想,我有另文阐述。 (27)彭树智:《纳赛尔与阿拉伯世界》,《学术界》,1988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