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起源与历史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 李宏图 参加讨论

综观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英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时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真正的大工业根本不存在。⑥而建立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之上的生产关系也就表现出层次复杂的特征,其社会阶层具有流动性、渗透性和模糊性,阶级界限非常不清楚,雇主与雇工之间不存在鲜明的区别和激烈的阶级对立,作坊主和工场主与日后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从阶级关系着眼,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⑦尽管如此,这种既存的生产关系仍然表明:阶级对立的萌芽已经出现,从这里出发,发展形成了日后现代意义上的两大阶级。
    二实现阶级从萌芽走向成熟,由模糊变得清晰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就是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大工业纷纷建立,工厂制度日渐形成。1771年,发明家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家现代意义的工厂,以后工厂数目如雨后春笋,愈来愈多。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就有棉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497家,绒、麻、比织工厂1070家。⑧在冶铁、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也都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十九世纪中期,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工业产量已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三点八。⑨工厂制度的确立,不仅在经济上喷涌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构成了现代阶级形成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造就产生了第一代工业家。而这批工业家则正是现代工业资产阶级的前身。现在,让我们具体考察一下这批工业家的产生。
    首先是独立的手工作坊主和工场主向工业家的转变。工业革命之中,由于他们迅速掌握了新技术,生产规模愈益扩大,而旧的生产组织形式已无法适应扩大生产的需要,于是,陈旧的作坊或工场就被扩大改造成了工厂,他们也由此摇身变成了工业家。罗伯特·皮尔的祖父即为典型。以前,罗伯特·皮尔的祖父是个工场主,制造并出售呢绒或印花布。工业革命中,大办工厂的热潮驱使他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办起了一家纱厂,到他儿子时,已经成了兰开夏一带较大的工厂主。威廉·拉德克利夫是由织工变成工厂主。威廉从小就在他父亲和哥哥的作坊里学习梳羊毛和纺纱,天长日久,他掌握了织布的全部过程和技能。1789年,他自己就独立开办了工厂。十余年后,他的工厂雇佣的工人已达一千多人。乔舒亚·菲尔登的经历也许更能说明这个转变过程。起初,他只是一个拥有三间小房子从事纺纱的小作坊主,其劳动人员仅是他的九个子女。到十八世纪末,他的作坊发展成一座六层楼的工厂。纺织业是如此,其它行业也亦然。如在冶金业,许多冶金工厂主均由小作坊工匠转变而成。保尔·芒图在其著作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例。“艾伦·沃尔克是制钉匠;纽卡斯尔的威廉·霍克斯和斯塔福德郡的约翰·帕克开始工业生涯时是铁匠;彼得·斯塔布斯在罗瑟拉姆创设著名厂号之前,起初在沃林顿开客栈和制造锉刀;约克郡巴恩比高炉老板斯潘塞以前是耙子制造商;索恩克利夫的乔治·牛顿则是铲子和镘子制造商。本杰明·亨茨曼在成为炼钢厂领导人之前是钟表制造人……塞缪尔·加伯特以前做过锅匠;罗巴克的父亲谢菲尔德是小商品制造商;雷诺兹的父亲是布里斯托尔的铁器商……”⑩就这样,工业革命的狂潮把一大批普普通通的织工、铁匠等推上了大工业的顶峰,从而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代工业家。
    在工业革命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发明家,这些被称作为“新人”的发明家往往伴随着新发明在工业中的运用而跻身于工业主之列,成为全新的工业家。如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查德·阿克莱特。1732年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很小的时候就跟一个剃须匠兼假发师当学徒,后来他自己也就成了理发匠。1768年,钟表匠凯伊在木匠海斯的协助下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取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权。1771年,他与针织品商萨姆尔·尼德和斯特拉特建立了第一家水力棉纺纱厂。到1779年,已经雇佣工人三百名。仅只几年,阿克莱特就从贫穷潦倒的理发匠变成了收入甚丰的工业家。如果说,在纺织业阿克莱特是个典型的话,那么在炼铁行业中达比家族的发展则更能说明问题。以前英国冶炼铁均采伐树木作燃料,随着冶炼数量的增加,树木越伐越少,冶炼业面临着燃料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达比发明了用焦炭混合生石灰炼铁的新方法。后来,他把这种新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之中,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炼铁工厂。正是凭借这项发明,他就由原来的生铁器皿制造匠变成了工业家。总之,工业革命中涌现出的这批发明家在整个工业家的群体中不仅数量相当可观,而且他们正是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一跃而上升为最具实力的工业巨子。
    前已指出,十八世纪时商业资本渗透进工业生产领域,商人控制了生产。以后这种控制形式又有所发展,由工匠的分散生产变成了商人创办集中的手工工场,由此商人过渡而成为工场主。在工业革命时期,他们顺应时势,扩大生产,创办工厂,变成了工业家。保尔·芒图说道:十九世纪的工业家完全是十八世纪商人工场主的继承人。(11)同时,工业革命初期,创建工厂的浪潮纷涌而起,但开办工厂需要很多资本,这非工匠或发明家独自所能承担,于是商人便把积聚起来的大量资本投进工业,创办工厂。由此,商业资本实现了向工业资本的转变,商人也就变成了工业家。安东尼·培根、马赛尔和伦敦的克劳谢斯则为典型。通过这样两种途径,大批拥有雄厚资本的商人转变成了工业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