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国鸦片政策及其对中印之影响
掠夺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和输出印度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这是西方资产阶级实行资本原始积累最卑鄙的两手,又是近代殖民史上最残酷的剥削形式。众所周知,英国既是贩卖非洲奴隶的积极参与者,又是贩卖印度鸦片的始作俑者和巨头。仅就后者而论,自18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英国实行鸦片政策时间之长、手段之劣、危害之深、影响之大,均为世人深恶痛绝。正如中国近代史上爱国英雄林则徐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英国鸦片贸易“以土易银,直可谓之谋财害命。”本文试就英国鸦片政策的产生、发展和终结,揭示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及对中印两国人民的危害。 英国资产阶级从攫取印度鸦片生产和运销的权利,到最终被迫放弃此项政策,正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大致说来,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一、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控制印度鸦片生产和运销的政策(1765年--1833年)。 1600年建立起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地地道道的英国资产阶级侵略印度的重要工具。它既拥有庞大的武装力量,又从英王手中取得垄断贸易、宣战媾和、司法审判等权力,充当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机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为了进一步扩大资本原始积累,一方面在国内以国会立法方式进行更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一方面加强了对东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尤其加紧对印度的侵略扩张。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所以决定采取控制印度鸦片生产和运销的政策,其原因是:1.它在印度发动的侵略战争耗资巨大,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财源;2.自从17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殖民者将吞食鸦片改为吸食鸦片,并将这种方法从南洋传到中国,鸦片销量与日俱增,英国东印度公司认为有利可图,便紧随其他殖民者亦步亦趋,竞相从事此项罪恶贸易。 东印度公司对其统治地区生产的孟加拉鸦片(中国称“大土”)实行直接垄断生产和外销的政策(1765年-1797年),即由公司职员组成的巴特那委参事会(Pattna Council)收购鸦片。但是由于经营不善而影响了收入,于是1797年康华里总督又决定建立代理店制度,开始以贷款的方法引诱印度农民种植罂粟,再按公司统一规定的价格收购生鸦片,制成适合中国吸食者口味的熟鸦片,装入便于走私的鸦片箱内运抵加尔各答,标价拍卖并组织走私商人运销中国;对于无法直接控制的马尔瓦鸦片(中国称“白皮土”),则采取征收过境税制度(Pass Duty System),允其纳税后从孟买出口。结果,马尔瓦鸦片大量充斥中国市场,甚至远远超过孟加拉鸦片数量。 由于直接贩卖孟加拉鸦片和间接鼓励马尔瓦鸦片出口,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巨额利润,使其财政赤字转为盈余,仅1821-1822年财政结余即为194万英镑。 殖民者从中尝到了甜头。 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扩大鸦片贸易(1836年-1876年)。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1832年的议会改革确立了政治领导权,于是变本加厉地推行扩大贩卖印度鸦片的政策,将对华鸦片贸易推向新高峰。正如马克思所说:“1834年是鸦片贸易史上划时代的一年。”①究其原因,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扩大印度鸦片的生产和运销无非是:1.在其取得政治领导权之后,为进一步扩大英国在东方的工业品市场,先后发动了侵略印度、缅甸、阿富汗等一系列战争,尤其镇压了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后,英国殖民当局的债务剧增到四、五千万英镑,要想解决财政困难就势必扩大鸦片贸易。2.为了加强对印度的控制和使其更好地成为英国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和商品市场,殖民当局加速在印度修建铁路,所费甚大,仅1850年-1868年支付铁路公司的私人投资利息就达2500万英镑,从而又加重了财政危机。如果将沉重的经济负担继续转嫁给印度人民,则唯恐再度引起民族起义,因此英国殖民当局想出了以贩卖鸦片掠夺中国财富作为给印度财政“输血”的高招。3.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澳大利亚等地发现了金矿,印度由于担心黄金贬值而恢复了银本位制,因此需要大量白银。据统计,1833年-1834年和1838年-1839年英国殖民者每年平均从中国掠夺白银420万两,他们用这些白银既换取了印度的工业原料,又使印度拥有白银购买更多的英国工业品,可谓一举两得。4.英国殖民当局强迫印度扩大种植罂粟面积有助于破坏印度的自然经济,使其成为“生产鸦片、棉花、靛青、大麻以及其他原料去交换英国货的简单农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虽然也曾担心鸦片贸易“吸引了银两,这就对中国人的一般贸易大有妨碍”,②但由于逐渐认识到中国购买力低下并非鸦片贸易所致,而主要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他们认为,如若暂未打开中国市场的白银、丝、茶等财富巩固和扩大印度市场,则会利大于弊。鉴于以上几点“理由”,英国殖民当局终于确定进一步扩大对华鸦片贸易的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