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析日本战后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 郑毅 参加讨论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至今四十年来, 日本政权基本上被保守派政党--自民党所垄断。1945--1955年是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时期。本文拟对日本保守政体的形成过程及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等问题作以分析研究。
    
    美国在完成对日的军事占领之后,立即着手摧毁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①。
    战后初期的美国对日占领政策,首先是遵奉战时盟国制定的《波茨坦公告》的原则与精神,在日本实施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革,也即所谓的“战后改革”。这次来自于美国方面的改革触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尤以对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战后日本延续四十余年的政治制度,即源于“战后改革”。
    战后,在占领体制下日本社会内的政治主导权掌握在美国占领军手中,因此,美国对日政策实际上左右着日本战后政策体制发展的轨迹。
    1945年9月22日,美国颁布的“战后初期对日方针”, 明确指出:“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 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 并应支持‘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中所显示的美国的目标。”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必须将日本战前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加以改造,建立一个适合美国意愿的资产阶级议会制政体。美国对日本战前政体的改造,首先是从旧体制的核心即绝对主义天皇制开始的,根据1889年2月《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进行统治”,“天皇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并拥有“统帅陆海军”的军事权②。内阁和议会只是天皇的“辅弼”和“协赞”机构,天皇成为集政治、军事、祭祀大权于一身的“现人神”。
    日本投降前夕,统治集团就已关注到天皇制的问题。在1945年8月10日, 日本发出的乞降照会中声称:在“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11月,中美苏英四国答复日本:“自投降之日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利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③因此,美国占领日本之后,为遵守波茨坦公告,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并确保占领初期的改革成果不至付诸东流,“使占领中的各项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并使其效果具有持久性,修改宪法是有效的。”④东久迩皇族内阁组成不久,“就知道最高司令官把修改宪法作为首要大事。”⑤
    宪法修改工作颇费周折,先是前首相近卫文麿受麦克阿瑟的授意,着手起草宪法修改草案。而后由币原内阁国务大臣松本丞治出任“宪法问题调查委员会”委员长,负责提出改宪草案,结果因盟总认为“(松本)修改草案只不过是字句上对明治宪法进行了最温和的修改而已,而日本国家的基本性质却原封不动地被保留下来了,”因而遭否定。1946年2月13日,盟总民政处起草了“麦克阿瑟草案”,要求日本接受,这份草案贯彻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实行名实相符的“君主立宪制”。盟总表示“这个方案一定会得到美国政府和远东委员会的同意,麦克阿瑟元帅早就充分考虑了天皇的地位,根据这个草案修改宪法,是能够达到维护天皇制的目的的,否则就不能保障天皇的地位。”⑥当时,首相吉田茂对这一宪法草案虽有微词和敌意,但也不得不承认它“确是(使日本)走上民主国家政治的正常轨道。”⑦如此改宪后,可以避免“假借天皇之名,歪曲宪法本旨,擅专国政,动辄施行荒谬的政策,反而把国家和人民导向毁灭,造成不可预料的祸患。”⑧基于这种认识,吉田内阁对新宪法的审议、通过工作积极予以合作。1946年1月3日,《日本国宪法》正式公布,翌年5月生效。
    尽管吉田首相顽固地认为“国体并未因新宪法而有任何变更。”⑨但实际上根据新宪法的规定,战后日本政治结构已发生质的变化。新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⑩“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形成,并拥有法律上的保障,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的唯一立法机关。”麦克阿瑟也认为“日本新宪法实在是旧的明治宪法的修正本,”它赋予日本的政权形式“是美国总统制和英国议会制的一种结合”(11)显然,这种政权形式决定了日本战后政治基本模式。
    
    日本战前也曾出现过一段“议会政治”和“政党政治”,但因当时政治体制的束缚,法律上无保障,军部、元老、藩阀等反动专制势力异常强大,加之自身社会基础薄弱,结果被扼杀。
    战后民主化改革使资产阶级民主得以扩大,为政党政治复苏造成有利的客观环境,日本社会中的保守势力利用战前的政治基础率先迅速复活。1945年10月,随着盟总宣布废除“治安维持法”,鸠山一郎就马上号召结成新党,11月9日战前政友会系统的成员组成了日本自由党,鸠山任总裁,河野一郎任干事长,美浓部达吉、菊池宽等四人为顾问,党的宗旨是“排除共产主义”、维护天皇制。甲级战犯儿玉誉士夫以“维持天皇制”为条件,向该党提供政治资金。11月16日,町田忠治等人又以战时的大日本政治会为根基重建了日本进步党,中岛知久平、樱内幸雄、山崎达之助等战时阁僚成为党内核心,奉行反对共产主义、保持国体的党纲。相比之下,日本社会内左派政治力量的恢复却较为缓慢,领导人大多长期身陷囹圄、与外界隔绝,组织在战前和战时始终处于非法状态,不断遭受破坏;战后日本政府又对全面真正地恢复日共领导人的政治权利横生枝节,例如,宫本显治,袴田里见两人的公民权迟至1947年5月才恢复。战后复建的日本社会党内成份复杂,政见不一, 建党大会上浅沼稻次郎主张“维持国体”,闭幕时贺川丰彦又高喊“天皇万岁”,激怒了加藤勘十等左派人士,党中央执行委员长一职长期空缺,从建党伊始党的领导权就被右派所控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