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决策分析
1962年10月,世界经历着、尤其是美苏经历着一场来势突兀、非此即彼、只能在前进和后退之间进行选择的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是一场政治、军事和核方面的危机,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核时代的最严重对抗及相互考验,也是尖锐的冷战时期终结的一个标志①,世界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缓和的时期。时隔30年,“它仍是研究危机处理艺术的重大实验室”②。分析这个危机的典型案例,对于我们在当今这个风云变幻、纷繁复杂、危机迭出的世界里正确认识和处理危机还是有益的。 古巴导弹危机的缘起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是国际冷战格局中形势变化的结果,是苏联进攻和美国反进攻中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苏美两国思想认识上的新变化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在苏美方面都出现了战略上转折的契机,也确是在寻求战略转折。 在苏联方面,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美方针,提出了“世界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论断。他对战争问题提出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认为,如果爆发“一场热核战争”,“将没有胜利者”;一是认为,不论任何规模的战争,哪怕“一点火星”也会酝成核大战。在这种新战争观的支配下,赫鲁晓夫认为采取“三和”政策是同美国在核时代竞争的有利选择。其中“和平共处”是“苏联对外政策的总原则”和“总路线”。这意味着两种制度之间“不进行战争”及在经济方面进行“和平竞赛”;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进行具体的“合作”③。为此,赫鲁晓夫先后与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举行“高峰”会谈,创造了戴维营和维也纳“精神”。他的灵活外交还在于“危险时期”所表现出的特别容忍和克制。 在美国方面,艾森豪威尔在1957年公开提出了“和平取胜战略”。尽力以他那种迂回曲折而又断断续续的方式来冲淡严峻的冷战气氛④。肯尼迪上台后,提出“对橄榄枝和箭给予同样的重视”⑤。这种把“坚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的”政策及“假如可能,便通过和平的手段,假如必要,则通过坚决的行动”的做法成了肯尼迪处理重大外交事务的指南,这一点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突出地显示出来。 (二)古巴革命与美苏在古巴问题上冲突的由来卡斯特罗在他领导的古巴革命于1959年获得胜利后,便开始推行他的社会革命计划。在土改中,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27.2万英亩耕地和3万英亩牧场被征收,属于美国所有的15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也被征收⑥。由于古巴的国有化政策,美国在古的400多家工商企业和银行被收归国有,资产总额达15亿美元。古巴实际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美国企业家形象地说:“这场革命也许象一个西瓜,愈切愈红。”⑦卡斯特罗也说:“我要在古巴采用一种象俄国人所采用的那种制度;甚至采用比俄国的制度更好的制度。”⑧卡斯特罗的这一选择,使美国极为恼怒和失望。在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出现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政权,是美国统治者难以容忍的。而在古美关系恶化的同时,古苏关系却得到了大大加强。阿·依·米高扬在1960年访古期间,宣布苏联向古巴购买500万吨糖,并给予古巴1亿美元贷款。同年苏古建立外交关系。古苏关系的这种加强和发展,引起了美国的不安,担心苏联势力的渗入会影响它在拉美的霸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停止了对古巴的一切经援和停止从古巴进口食糖,禁止除医药和食品外的一切货物输往古巴。而在同时,古巴同苏联、东欧的贸易在古巴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初的2%上升到年底的20%,到1961年5月上升到75%。古巴转而依赖苏联,是美国对古巴社会主义化的忧惧而进行制裁与苏联为着自己的扩张目的趁虚而入的结果。到1960年7月美古关系达到危机时,赫鲁晓夫宣称:“苏联要为争取独立的古巴人民说话,并对他们提供援助。”他警告美国说:“如有必要,苏联的炮兵就能用火箭炮支援古巴人民。”⑨艾森豪威尔则称:“美国将不因赫鲁晓夫先生所作出的恐吓而不敢承认自己的责任。”它也不会“允许在西半球建立一个为国际共产主义所主宰的政权。”⑩以后的历史进程证实--当时赫鲁晓夫所说的“用火箭炮支援古巴人民”并非戏言。而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对艾森豪威尔声明的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