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门罗宣言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保护作用质疑(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张清 参加讨论

第二,坎宁作为向美发出联合邀请者,似对拉美革命抱有很大的热情,但这种热情却忽冷忽热。到1823年8月16日与美国会谈时, 坎宁始终未提到法国干涉的危险,8月20日的照会中也没有肯定欧洲列强有征服美洲的计划。10月份后,坎宁对英美合作的热情再次冷却,几次召见美驻英大使理查得·拉什,都避而不谈拉美问题,对合作一事不置一词。坎宁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呢?原来在10月9日,坎宁向主张干涉拉美的法国发出了通牒,要法国这样一个最大的欧洲陆军强国不介入西班牙与拉美殖民地间的问题,否则英将承认殖民地的独立。(12)他“告诉巴黎,如果决定入侵拉丁美洲,将被英国看作是十分严重的事件”(13),这包含着英国将阻止法国登陆的威胁。当天,法国大使便向坎宁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否认法国想干涉拉美。10月12日,坎宁再次得到法方面不使用武力干涉的保证,从此,坎宁也就不再重提与美国合作的老调。英国的态度几番变化,并已就此收手,这种偶然的变化正好促成美国12月2日单独发表罗宣言在外交手腕上虚晃一招, 这不禁使人想到“门罗宣言是否是一个从英国海军木墙的后面安全地向世界吹嘘的幼稚的恐吓呢?”(14)拉美的独立利益早被弃之脑后。
    第三,在宣言形成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中曾出现意见分歧,尤其在10月份成为内阁中常讨论的问题,出现了亚当斯和门罗总统间的争论。争论主要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对于是否存在欧洲干涉的危险问题,门罗总统认为危险确实存在;而长于外交的亚当斯却坚持;“我不相信神圣同盟将去恢复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统治的成份要比不相信奇姆博拉索火山会倒塌到大洋里的成份更多”(15)。对于是否接受英国的联合邀请,门罗作为曾长期从事外交事务的经验出发,认为应接受英国的建议,并就此问题与杰斐逊和麦迪逊两位元老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是亚当斯以职业外交家的敏感立即认识到了英国是在设置一个陷井,而诱使美国公开保证不觊觎西班牙拉美的殖民地遗产,(16)从而束缚美国的手脚。当时亚当斯的思想不外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则:一是以外交传统政策为准绳,认为与英国联合声明将破坏华盛顿“告别辞”以来的“两个半球”的理论。还在革命时期,思想家潘恩就曾指出,“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纷争,如果它从属于大不列颠,被当作英国政治天平上的一个小小的法码,它就永远摆脱不了那些纷争”(17)。对于这样的传统,亚当斯在1820年7月5日就指出,“坚决而慎重地超然于欧洲体系的纠纷之外,是1783年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之点”(18)。二是从外交现实看,为避免沦为尾随英国的“小破船”地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给英国精神上和宣传上的好处。三是从外交目的看,美国自身的利益是首要的,由这点出发,可预见美国将来在美洲的霸主地位。亚当斯与门罗争论的结果,基本实现了亚当斯的原则。当然,历史现象是不能设想的,但是总统作为最高外交决策人,又征得了两位元老的赞同,完全有可能否定亚当斯草拟的宣言文本。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门罗宣言也许就不一定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了,这是否是历史必然性中的一种偶然性呢?
    第四,从长期对拉美殖民地的外交态度上看,美国一直是摇摆不定的,门罗宣言前的几个中立法就能说明这个问题。而宣言在1823年发表,却又与1821年9月沙皇颁布《白海航行敕令》这一突发因素有关。可以说,沙皇的敕令,给了美国一个借口,而美国则紧紧抓住了这一发表门罗主义作为一项国策的机会。
    总之,从宣言形成中这些偶然性色彩来看,美国在其中并没有真正支持拉美的意图,只是坎宁给予美国一个抒发其美洲“老大哥”感情的机会,而沙皇又赐给了一个绝妙的借口,于是“体系中心”的美国利益为整个美洲利益的烟幕所掩盖。由于这样的偶然性因素,还能指望它抵御欧洲干涉保卫拉美利益吗?
    三拉美独立运动中,神圣同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干涉活动。干涉没有实现,有人便认为其中一个大功劳应归于美国门罗宣言发表。实际上神圣同盟未实现干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干涉未起,很难以此说明宣言对阻挡欧洲的威胁有何作用。
    首先,自从1790年海地举起首义大旗后,拉美的独立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大势,就连门罗总统也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在1822年3月8日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起义的各省不仅享有独立,而且--如果我们注意到战争的进程和其他的一些情况--甚至使他们丧失独立的最遥远的远景也没有了。”(19)仅就拉美最大的西属殖民地而言,从1810--1825年,四个总督区在斗争中取得了民族的解放,近1500万人口脱离宗主国的控制,对此,1823年10月坎宁便无奈地说:“想使西班牙美洲再度从属于西班牙的任何尝试都将是毫无希望的”(20)。拉美独立运动的发展,使试图干涉的同盟各国采取客观的态度。从干涉干将法国来讲,1818年阿基斯戈兰大会后,法国就开始明白了拉美的独立是不可避免的。1823年首相威列尔在给西班牙总司令的信中不得不承认,“试图用武力来使美洲大陆上原属西班牙的各殖民地回到宗主国的枷锁下,并想责成他们取消它们和其他国家之间业已建立的贸易联系,都是徒劳无益的”(21)。欧洲宪兵俄国在1822年12月对驻美公使训令:“我们不打算阻止将来的运动,南美洲的解放是可能的,也许是临近了。”(22)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鉴于独立已成事实,建议西班牙“用调解和和平的手段来恢复殖民地的安宁而不是使用武力”(23)。神圣同盟中另一大国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也供认:“西班牙试图恢复自己的殖民地是毫无希望的。”(24)因此,我们认为,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发展,是同盟干涉未起最重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