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本入侵印支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詹方瑶 李郑钢 参加讨论

1940年9月、1941年7月,日本先后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和南部,迈开日本南进的第一步,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整个东南亚、建立所谓大东亚新秩序的野心,进一步激化了日美矛盾,终于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是日美在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但日本入侵法属印支事件则是日本下决心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步骤。本文主要探讨日本入侵法属印支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关系。
    
    二、三十年代,日本军部和内阁对于对外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一直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之争。所谓北进就是指日本以占领中国为前进基地,向西伯利亚扩张。所谓南进也是以征服中国大陆为基地向东南亚一带扩张。自日本北方出现了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后,日本统治集团极为仇视,一直把苏联的崛起“看作是它的大陆扩张的障碍”和“头号潜在敌人”。①把对外侵略扩张的矛头对准苏联。北进方针在日本军部中在很长时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就是推行其北进方针的重大步骤。1932年2月,日本内阁发布的《处理满蒙问题方针纲要》明确提出,“将满蒙地区作为帝国对俄对华的国防第一线”。②此后,日本陆军特别是关东军每年都制定进攻苏联远东地区的作战计划,并举行针对苏联的军事演习。
    1936年8月7日,日本广田内阁制订《国策基准》,指出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国防与外交相配合,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方面发展”。③这是日本把以苏联为敌的北进政策和以美英为敌的南进政策正式列入基本国策的标志。但日本无论是北进还是南进,首先必须中间突破,占领中国,作为其进一步向北或向南扩张的基地。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关内大片领土,作为它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第一步。对于侵华战争,它本想速战速决,争取在短时间内解决“中国事变”,以便腾出手来扩大侵略战争,或是北进或是南进,实现其称霸东方的野心。但由于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以及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后,战线越拉越长,兵力越来越分散,至1938年10月占领武汉、广州后,已无力对中国进一步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了。中日战争转入长期相持阶段,这意味着日本政府和军部以速战速决解决“中国事变”的计划遭到失败。与此同时,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日军先后在中苏、中蒙边界的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发动对苏联的试探性的军事挑衅行动都遭到惨败,使日本军部的北进国策开始发生动摇。
    此时,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正走在十字路口,中日战争的长期化要求日本国内政治、经济迅速转向战时体制,大规模地扩大军费开支。但基础十分脆弱的日本经济无法承受因扩大战争规模而带来的巨大压力。物资严重短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迅速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日本统治集团,加剧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矛盾。摆在日本统治集团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中国事变”,从越陷越深的侵华战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就在这时,欧战形势急转直下,1940年希特勒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法国败降,英伦三岛被困。日本法西斯更是急欲步希特勒的后尘,在亚洲大肆扩张。“德国人的胜利就像烈酒一样进入日本沙文主义者的头脑,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实现自己扩张美梦的黄金时机”④。
    1940年春,日本正为海外供应的原料,尤其是石油、橡胶和锡能否确保而担忧。英、法因战时需要,已限制从它们的海外殖民地输出原料到日本,而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关系正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本来,日本的全部或部分石油、橡胶、特殊钢材、铁矾士、皮革、棉花、羊毛、麻类、油脂等重要战略物资必须依靠从美、英及其势力范围进口。另外,作为工业基础的工作母机实际上也大部分不得不仰赖于美国。1939年7月,美国已明确宣布,1940年1月到期的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不再续约。并于1940年6月对工作母机实行禁运,7月,把石油、废铁追加到需要批准的输出品项目中。日后,美国随时可能对日本实行石油及其他重要战略物资的禁运。于是,“取得南方资料以摆脱经济上对美、英的依赖,巩固自给自足的态势,便被看作是自存自卫上必不可少的要求”⑤。
    日本统治集团看准德军的攻势使欧洲形势发生了变化,便乘英法等西欧列强对亚洲殖民地的控制减弱之机加紧向南方武力推进。一方面可从中南半岛完全切断援华道路,使“中国事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乘机入侵东南亚,建立自给体制。
    1940年7月27日,即法国败降不久,日本大本营、政府内阁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认为:“目前帝国的当务之急在于迅速从历来依赖英美的状态下摆脱出来,以日满华为基础,大致以印度以东及澳洲、新西兰以北的南洋地区为一环,确立自给自足的态势。今天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⑥可见,日本对从中国大陆脱身出来,扩大侵略战争,已经急不可耐了。但怎样才能迫使重庆政权屈服,以便从中国脱身呢?《纲要》要求:“设法集中政略战略的综合力量。尤其应尽一切手段断绝第三国的援蒋行为,迅速迫使重庆政权屈服。”⑦
    日本南进决心下定后,矛头指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法属印度支那。因为,第一,它的军事价值首先在于切断援华运输线。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美国援华物资入境主要依靠中越、中缅运输线。如果日本占领法属印支,切断滇越铁路,进而切断滇缅公路,断绝国际援华通道,“那么,蒋介石在发现自己陷于孤立之后,可能会同意缔结日本所希望的那种和约。”⑧可见,日本把断绝中越、中缅运输线作为迫使国民党政府屈服的一招。而迫使国民党政府屈服又是它建立以“日满华”为基础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前提。由此可见,法属印支在日本对外扩张的战略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