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本入侵印支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詹方瑶 李郑钢 参加讨论

第二,法属印支和中国接壤,是南洋各国中离中国大陆最近一个地区,日军以南宁为基地进攻越南仅82哩,距河内和海防出只有165哩。日本南进在地理上以印支最为便利。
    第三,日本南进攻击的重点是英国在远东的军事要地新加坡,而新加坡距日本南进中使用的最大军事基地台湾1800哩,路途遥远,补给困难,而且易受来自香港和菲律宾的攻击。“若占领越南,不仅可以加强对中国的威慑,而且可以突袭新加坡,使英国遭受法国和荷兰同样的命运”。⑨可见法属印支在日本南进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第四,越南的物产极为丰富,盛产大米、橡胶、玉黍、煤、铁、锰、锡、钨及黄金。占领印支可以部分缓解日本当前战略物资十分短缺的燃眉之急。
    鉴于上述原因,日本大本营、政府内阁7月27日联席会议通过的《纲要》中明确提出:“对于法属印度支那,力求彻底断绝其援蒋行为,同时迅速迫使其同意我军担负补给任务部队通过和使用机场等,并力求取得帝国所需的资源。根据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武力”⑩。
    早在一个多月前,1940年6月19日,即德国占领巴黎后第五天,日本政府就乘机要求法国“关闭中越交通,同意日本政府派出的监视团到法属印支以保证完全禁止援蒋物资的通过”(11)当时,法国面临崩溃,卖国贼贝当已组成新内阁,很快答应了日本的要求,全面封锁法属印支运输线,并同意日本派遣监视团到印支执行监督。7月,英国也答应将封锁中缅运输线三个月。
    7月2日,日本向法属印支派遣了以西原一策少将为团长的监视团,在印支设置了常设办事处。西原除执行监视任务外,日军参谋本部还指示他与法属印支当局交涉,使之答应向日军提供补给,允许日军通行和使用机场等。日本此举的目的之一在于“在法属印支北部物色可供对昆明方面进行空中作战的基地”。(12)同时,也可“适应形势变化,对第三国进行战备”。(13)亦即对英法准备作战。日本的这一要求遭到法属印支总督的拒绝。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与法国驻日大使安里直接交涉,日本以尊重法属印支的领土完整和法国的宗主权,及日军的进驻只限于“中国事变”尚未结束期间为条件,诱使法国接受日本要求。8月30日,双方原则上达成谅解,签署了松冈-安里协议。
    日本把有关进驻细则委交日本当地驻军直接与法属印支当局交涉。9月4日,日本监视团团长西原一策和法属印支当局就日军进驻印支北部问题达成了协议。规定“日军要等到载有具体细则的正式协议签订之后才可开入印度支那”(14)但这时日军急于经由印支北部海港把驻守在广西西部的第5师团调到上海地区集结。9月6日,日军擅自越过边境进攻凉山的法军,法属印支当局立即宣布9月4日协议无效。9月14日,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命令华南方面军司令,进驻法属印支北部的时间定为9月22日零时以后(后改为23日零时以后),进驻时如遇法军抵抗,就行使武力。
    经双方再次谈判,9月22日达成具体协议,日军获准使用东京省内三个机场,允许在这些地方驻扎六千名日军,并可取道东京省运送二万五千名以内的日军进攻云南的中国军队。(15)尽管达成具体协议,但日军进驻过程中气焰十分嚣张,9月23日,日军向凉山法军发动突然袭击,双方进行激烈战斗。25日法军投降,才结束战事。26日,从海路进驻的日军又轰炸了海防。至此,日军完成了对法属印支北部的军事占领。
    日本在军事上完成对法属印支北部的军事占领的同时,9月27日在柏林同德、意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和德、意相互承认各自在欧洲和大东亚“建设新秩序”的领导权。三国约定,当缔约国“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国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16)这显然是一个针对美国、以军事同盟为基础、力图打破现状、重新瓜分世界的条约。日本在这个时候加盟德意,结成军事同盟,其动机除了借助德意在欧洲军事上取得胜利的余威,东西呼应称霸东方外,在外交上还另有一番打算,按照松冈外相的设想,日本寄望于德国斡旋日苏关系,充当日苏亲善的“公正的中间人”(17)在此基础上,订立日德意苏四国协定,迫使美国退出亚洲,以解决“中国事变”,并解除日本北方威胁,使日本无所顾忌地放手南进。日本估计,一旦向南推进,必然要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也是日本在将来一旦与美国开战时,求得德意声援的一种外交准备。日本对法属印支北部的军事占领及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
    
    日本和美国在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矛盾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日益突出。1922年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日美矛盾虽然以日本的妥协退让得以缓解。但华盛顿会议后,日美在争夺中国的权益上展开了紧张剧烈的竞争。日本处心积虑地以美国为假想敌,随时准备以武力打破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太平洋秩序”。美国也以日本为亚太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向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以武力制造“九·一八事变”,对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有利于美国的远东国际秩序进行公开挑战。但当时美国正处于深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考虑到美日贸易关系密切,加上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掣肘,美国对于日本武装侵略我国东北没有采取任何反击措施,只是要求日本遵守国际公约。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华北向华中、华东和华南进攻,并封锁中国海岸,严重侵犯了美国在华利益。这时,美国已摆脱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困扰,罗斯福对日政策开始有了转变,先后发表一系列演说,声明、照会,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同时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1939年5月,美国国会根据罗斯福的建议,通过了庞大的海军扩建计划。7月,宣布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于1940年到期后不再续约。显示美国对日本的扩张不再置若罔闻。但这些措施十分克制,表明美国还没有下定决心对日本的扩张实行严厉的制裁,美国国务卿赫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如果对日本施加经济制裁,美国就得承受最沉重的负担,因为美日之间的贸易额为所有欧洲国家对日贸易总和的两倍。而如果经济制裁导致战争,美国也同样得承受最沉重的负担”。(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