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本入侵印支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詹方瑶 李郑钢 参加讨论

直至1940年9月,发生了日本入侵印支北部事件及德意日三国结成针对美国的军事同盟条约,美日关系才发生了重大转折。美国对日本入侵法属印支北部反应强烈。这时,美国虽然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都还没有准备好用武力约束日本。但由于日本长期依赖从美国输入重要战略物资,美国手中掌握着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武器,即它认为必要的时候,随时对出口到日本去的物资实行禁运。
    9月25日,美国宣布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贷款。第二天,罗斯福下令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钢铁,并抽回美国在日本的投资。英国也于10月8日宣布重新开放援华的缅甸运输线。11月30日,日本正式承认汪伪政权的当天,罗斯福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和50架截击机。罗斯福在竞选连任总统获胜后,12月10日批准铁矿石、生铁、钢以及钢制品对日本实行禁运。罗斯福在12月29日的“炉边谈话”中,严厉谴责德意日三国同盟,痛斥法西斯国家所要建立的“新秩序”是“复辟最古老和最恶劣的专制暴政”(19)与此同时,罗斯福还加紧扩军备战,扩充陆军,不断增加国防费用。
    但是应该指出,截至1940年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只是在局部的有限范围之内,日本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仍不属于禁运之列。美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诺斯克都主张对日全面禁运,但遭到美国军方领袖马歇尔和斯塔尔的反对,罗斯福也不赞成对日采取激烈措施。在11月底的一次内阁会议上,他赞成国务卿赫尔的对日政策:“打一场后卫外交战,而不是相逼太甚以致使日本为获得军需补给而攻击荷兰(指荷属东印度),用这个办法来尽可能继续使日本放慢它的战争步伐。”(20)1941年1月,两名美国传教士从日本回国,带回了近卫内阁关于解决日美分歧的非正式建议,虽然罗斯福对通过谈判能否解决美日分歧持怀疑态度,但还是鼓励与日本进行对话。
    罗斯福不赞成对日立即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原因有三,第一,美国还没有在太平洋做好投入战争的准备,它的扩军备战刚刚起步,大量民用工业还未转入战争轨道;第二,国内孤立主义者极力反对美国参战。罗斯福为争取第三次竞选连任总统取得成功,消除选民对美国可能卷入战争所怀的忧虑,10月30日在波斯顿发表演讲,向全国选民中的父母们保证:“你们的孩子不会被派到国外去打仗”;(21)第三,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支持英国抗击纳粹德国的侵略比美国单独对付日本更为重要。法国败降后,希特勒的侵略势力席卷大半个欧洲,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虽然严重地损害美国的利益,但还没有直接威胁到美国自身的安全。美国一向认为纳粹德国是最危险的敌人。1940年9月28日,即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签订的第二天,罗斯福召开高层决策性会议,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在大西洋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攻势,在太平洋对日本采取守势。苏德战争爆发后,罗斯福再次强调:“希特勒是人类公敌”,“今天世界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打败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22)。
    因此,美国对日本采取既敞开谈判大门,又继续保持一定压力的政策,力图通过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赢得时间,增强军事实力,迫使日本不敢轻举妄动,以避免或推迟同日本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而日本方面对美国开战的准备工作也尚未就绪。为了放手南进,日苏关系也有待调整,为摆脱中日战争长期化的困境,日本也希望通过日美谈判诱使美国向国民政府劝降。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突变。原先日本设想的“三国同盟”是以日德苏三国合作为前提而缔结的,“由于德苏开战,这一前提消灭,苏联加入了英美阵营,我国便面临必须以美苏两国为敌的最险恶的事态”(23)北进派急先锋、日本外相松冈得知德苏开战的消息后,便上奏天皇,建议立即对苏开战。30日,德国正式要求日本对苏参战。日本军部对此议论纷纷,有主张与德国相呼应,乘机进攻苏联的即刻北进论,也有主张乘机南进的即刻南进论。当天,日本大本营、政府内阁联席会上最终通过了避免立即介入德苏战争的提案。
    德国突袭苏联虽然使日本的对外政策一度陷于混乱,一时为日本的北进论提供了十分诱人的时机,但冷静思考,权衡全局,日本的根本出路在南方。因为北进对日本来说,不但在军事上行不通,而且在经济上也无所得。根本解决不了战略物资上的燃眉之急。而南方盛产石油、锡、铝矾土、橡胶、大米和奎宁等。这些物资都是日本维持战争经济必不可少的。据东条在战后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供称,日本在德苏战争爆发前就已决定进攻荷属东印度。(24)6月21日,松冈对德国驻日大使奥特说,日本不准备同荷属东印度恢复谈判,日本将使用武力。日最高统率部认为,作为进攻荷属东印度的第一步,必须先得到印支南部的海空军基地,以便给远征军提供足够的掩护。(25)6月25日起召开的大本营--政府联席会上,首先批准了进驻法属印支南部的《关于促进南进施策的方案》,7月2日的御前会议上又作出《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决定:“无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将坚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首先,根据《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贯彻执行对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各项措施,借以加强向南方扩展的态势。帝国为达此目的,不惜对英美一战”。(26)
    7月12日,日本驻维希公使加藤接到命令,要他向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提出如下交涉:日本向印支南部派遣必要数量的陆军、海军和空军;日军占领柬埔寨和交趾支那的8个空军基地;租借金兰湾和西贡的两个海军基地;日军享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如果维希政府接受上述要求,日本将继续保证印支的领土完整和法国的主权。否则,“印度支那的局势或许会发生严重的变化”,(27)这实际上是最后通牒。同时,松冈外相还通过外交途径请求德国向法国施加压力。日本还警告说,达尔朗务必在7月22日下午6时前答复。限期一到,不管法国同意与否,日军将开进去。7月21日,达尔朗接受了日本的要求。23日,双方就日军进驻印支南部的细节达成协议。28日,日军开始进驻印支南部。
    日本在分开发布日军进驻印支南部的消息之前,于7月25日训令驻美大使野村将日本进驻印支南部的意图通知罗斯福,说明进驻的理由是为了自卫,并强调日本将始终努力改善正在谈判的日美邦交。尽管东京在事前一再否认日本有占领印支南部的意图。但美国已截获了日本7月2日御前会议的讨论摘要,7月19日又破译了日本驻广州总领事发给外务省的一份电报,其中透露日军占领印支南部是为了进攻荷属东印度和新加坡铺平道路。(28)这份电报对正在进行的美日谈判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好比一副清醒剂,使美国决策层一下子明白过来,日本在对美国玩弄把戏,一面假心假意地进行日美和平谈判,一面又悄悄地加紧推行向东南亚的侵略计划。美国从中看到了妥协与绥靖根本无法遏制日本的扩张野心。罗斯福以此为契机,基本中止了对日本的绥靖政策。他决心通过各种各样的禁运,以对付日本企图控制东南亚的新要求。(2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