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中东战争与大国关系述评(3)
三 在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英法在中东已经力不从心,美国和苏联则乘虚而入,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旗鼓相当的争夺。 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机,在中东采取了主动的姿态,加紧了对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的渗透。苏联不仅向埃及提供了美国拒绝给予的修建阿斯旺高坝的资金,还运送给埃及大量的军事物资,支持埃及派兵到也门长期作战。在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苏联的影响也非同一般,苏联向叙利亚、伊拉克都派去了军事顾问,甚至曾支持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要求。在巴解组织成立后,苏联也提供了武器装备。 苏联在中东的步步进逼,严重地威胁到美国的既得利益,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和担心。美国的主要对策就是扶持以色列,利用它打击埃及,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地位。1965年3-5月,美国向以色列运交了数百辆新式坦克和250架新式飞机,而且从空军现役部队中抽调1000名所谓“志愿人员”充实以色列空军。5月底, 美国总统约翰逊告诉以色列,它可以迅速地袭击埃及。他和以色列人都承认,“六·五”战争的计划是在美国国防部制定的。(14) 1967年5月,苏联截获了一封以色列故意发出的将进攻埃及的“密电”,并立即告诉埃及,埃及以封锁亚喀巴湾作为回答,以色列反诬埃及的行动是“侵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向约翰逊提出建议,要求美国约束以色列,而苏联承担约束埃及的责任,两国共同缓和中东的局势。5月26日,美国将以色列捏造的埃及将发动进攻的假情报转告苏联。苏联闻讯十分惊慌,劝告纳赛尔不要“先开第一枪”,表示苏不支持埃及作战,同时一再告诉以色列不必担心。在美苏的“调解”下,安理会安排了一个“喘息时间”,以便开展外交活动。在这期间,以色列作好了战争的最后准备,埃及则在苏联的奉劝中陷入了麻痹。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全部土地。苏联明知美国默许了以色列的行动,但由于害怕同美国在阿以战场上狭路相逢,在整个战争中袖手旁观,任凭以色列放手大干。在战前打着“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旗号开进地中海的10余艘军舰,也灰溜溜地返回了黑海基地。与此相对照,美国直接地支援了以色列的行动。第6舰队在埃及附近海面游弋,干扰埃及雷达,窃听埃军电讯,搜寻阿拉伯国家的军事目标,美国的积极帮助是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两个超级大国为了避免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式的直接对抗,首次启用了专为美苏首脑安装的“热线”联系。6月6日,美苏代表联合炮制出一项要阿以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草案,并在当晚的安理会上强行通过。8日,以色列宣布接受停火。在苏联的诱迫下,埃及和叙利亚也接受了停火。但以色列却趁停火之机大肆进犯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苏联本来因为没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支持而声誉大降,现在担心如以色列的行动不被约束将使它失去阿拉伯世界,因而再次通过“热线”告诉约翰逊,说中东正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如以色列继续进攻,苏联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军事上的措施”。约翰逊马上问国防部长“第六舰队在哪里?”,以便对苏联进行反讹诈。随后,美苏首脑又进行了多次“热线”交谈,苏联的口气一次比一次软了下来。6月23日,柯西金与约翰逊在葛拉斯堡会晤,在中东问题上由于分歧太大而毫无进展,只好把问题带回联合国。同年11月,由英国在安理会上提出一个为双方都接受的折衷方案,即后来通过的联合国242号决议。从1968年初起,美苏英法四大国又开会讨论了中东和平问题,在15次会议中,实际是美苏在唱主角,英法只是陪衬而已。由于分歧仍未消除,会议最后不了了之。 四 “六·五”战争结束后,埃及和以色列之间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三年之久的消耗战,结果谁都没有得胜。由于双方损失较大,不得不分别要求苏联和美国提供军事援助,这为两个超级大国进一步向中东渗透提供了机会。 苏联利用埃及战败后的困境,借帮助埃及“重建武装力量”的名义,大肆对埃及进行各个方面的渗透,企图把埃及变成它在中东和地中海的一个桥头堡。从1967年10月到1970年春,苏联向埃及提供了价值约45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向埃及派遣了2万多名军事人员,有4000 多名军事顾问和专家分布在埃及从总参谋部到陆军的营、特种部队的连、海军的舰艇和空军的中队等各级军事指挥单位。苏联在埃及建立了500多个导弹发射场,它们全由苏联军人操纵和守卫。埃及武装部队的作战命令,必须事先征得苏联在埃及驻军指挥部的同意。苏联的所作所为使纳赛尔感到很屈辱,他曾对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愤愤地说:“这正是帝国主义,这意味着我们要给你们一个基地”(15)。但埃及已不由自主地开始依靠苏联,纳赛尔认为,苏联更多地卷入中东事务是抵销美国在中东优势的唯一方法。萨达特也说过:“鉴于美国和以色列全面结盟,我们当时除了全面转向苏联外别无选择。”(16)苏联虽向埃及陆续提供了一些武器,但它又严格限制武器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对先进的进攻性武器更是卡住不放,担心一旦埃及用苏联的武器向以色列发动进攻会把它牵连进去,从而危及苏美之间的“缓和”。苏联的这种态度使本来一直痛恨美国的纳赛尔决心重新与美国进行对话。勃列日涅夫对此大发雷霆,他质问纳赛尔怎么能接受美国的意见,纳赛尔回答说:既然你们不愿埃及拥有能力解决阿以现状,那么“就是魔鬼的办法我也接受”(17)。 虽然苏联未向埃及提供先进的进攻性武器,苏联在埃及的存在还是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尼克松派助理国务卿到中东进行活动。在埃及,西斯科问纳赛尔:“你们为什么要让苏联代表你们讲话呢?”他一再劝说埃及要有耐心,要相信美国一定能说服以色列从所占领土上撤走。1970年7月,纳赛尔宣布接受“罗杰斯计划”, 这个计划为打破僵局提供了回旋的余地。 纳赛尔逝世后,苏联对萨达特放心不下。1971年5月, 一向亲苏的萨布里副总统企图发动推翻萨达特的政变,结果被粉碎。这年7月, 萨达特再也不为苏联的诺言所动,将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驱逐出埃及。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