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乡试与会试同时,同时根据省份的大小来确定考中者的数目,而越南到绍治元年(1841),会试的考中者还没有定额,乡试也只有承天场,除此外没有其他。因此,绍治帝谕旨说:“应适当地规定解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官场动辄畏法过于苛刻,古来场屋里有朱衣梦和白头叹正是这个缘故。”是基于怎样的理由呢?虽不清楚,但引人注意的是明命帝把试法改为三场制,绍治帝时再次回到四场制。 在研究越南科举制的时候,与其虽无直接的联系,但无论如何必须涉及的有课士法。阮朝的课士法,被认为是改黎朝的饶学试(一名春天郡试)而成的。在越南每大年进行一次的一种国情调查--阅选大典--里查阅民丁,选场地将其分为壮项、军项、民项、老项、雇项、穷项,规定其租课、兵徭的负担者和免除者,并事先招募少许知晓学问的士人进行简单的学习能力测验,给及格者以免除税役的特殊待遇。我认为这是以奖励学问为目的而进行的。嘉隆二年(1803)制定的阮朝课士法的宗旨与此完全相同。每年春秋(后改为夏冬)举行两次考试,不论军民都可应试。根据合格者的成绩免除一年或半年兵役,法国学者有人将这个课士法称为地方试或半年试,也有人将其看成科举的第一阶段,但两者决不是有机的、连续不可分割的阶段,它不是象中国科考(录科)那样走向乡试的预备考试。越南也有相当于中国科考的考查,称为“覈”,所以,决不能把“课”与“覈”混淆起来。 据《大南实录》记载,嗣德二十四年(1871),课士法的及格者达19339人,与前年相比,大体增加1626人。就每年出如此众多的及格者,修莱内⑥有如下的评述: 多亏每半年的考试,没有学位的儒生们只是能写出漂亮的文章而被免除徭役和兵役;没有学识的有钱人通过向礼生和考试的守卫赠送礼物几乎达到同样的目的。他们就这样用数十缗把自己不能做的文章弄到手。这种做法一直持续,直到村子里没有男子来负担兵役义务。由于他们当中有人向省政府陈述了对督学许可的兵徭免除者的数目过多的不满,总督限制免除者的数目,命令最后审查公布试卷(作文)。 没有儒学素养的乡绅和富农们,为得到免除兵徭的特恩,要弄收买等种种不正当手段取得科举合格的情况,逐渐成为问题。嗣德三十年(1877)七月,作为对策制定了士人考课法。如果把这个新制定的防止不正法案的内容归纳起来的话,就是首先要担任里役的村子里的士子,申报,在此之前几次课试合格,参加过几次乡试,并对一次乡试也没参加过的人要他讲清理由;对虽然几次课试都合格但无故不参加乡试的人,决定今后不让他接受一切课试。如果里正作不正当的申告,学臣明判其是循情枉法的时候,将依照律令严惩。 类似这种课士法的制度中国是否进行过呢?未曾耳闻,这大概是越南特有的,象中国那样人口多,拥有众多官僚预备军--读书人--的国家,这种制度是不必要的。 有关科举的考察仅止于此,下面稍微探讨一下历法与书籍。作为藩属国,阮朝向清廷发出的国书等采用清朝的年号和日历,奉行清朝的正朔是理所当然的。但越南国内使用独立的年号也人所共知。嘉隆九年(1810)四月,作为如清使阮有慎回国,献上《大清历象考》,进言道:“我国的万全历和大清时宪书,都是采用明朝的大统历法,但因三百余年一次也没有改正过,所以颇有误差。可是,这部书是康熙年间采用西洋历法写成的,步测精详,与大统历相比较极为精密,建议命钦天监让天文生研究它。”⑦嘉隆帝采纳其建议,在十一年(1812)十二月朔日改万全历而行协纪历。次年二月,奉命赴广东购货的陈震和阮皓归国,献上玛皓西洋历。(嘉隆)帝立即命阮文胜将其翻译。 明命十四年(1833)正月,清朝广西巡抚给越南谅山一个通知说,“从燕京运往你国的当年历书尚未运到,所以先把我省的送给你们。”(明命)帝在接到谅山巡抚黄文权的奏文时,做了批示:“我不清楚他国现在到底怎样了。但是,就连正朔也不被人给予实在可笑,道理何在?那种事情决然不能接受。”⑧从前,明命帝命如清使把《清实录》弄到手,通过清商购入《京抄》,除探查清朝实情外,从兴趣和实用方面可以看到对中国书籍的需要增多了。嘉隆八年(1809),北城总镇阮文诚献上《大学衍义》,其奏文中说:“本书是解释《大学》根本精神的名著,为治学者必读之书。只因本书浩瀚,清商带来极少,从前学者几乎没有机会读到它。……因此,本书逐渐出版。谨呈一本供御览,伏乞本书付印颁行,让天下人知晓圣上之意。”《大学衍义》传入越南相当困难。明命十六年(1835)六月,明命帝与潘辉{K5BC03.JPG}等就科举试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很容易,但答卷却很困难。原因是场官出题时手中有参考书,没有考生记忆之外的东西。出了“付泥长丽”(根据星名来命名的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回答者对于其究竟是什么似乎不清楚。那是因为越南书籍少的缘故。所以(他们)极力主张今后遣人赴清一定多带入书籍,使学习的人增长知识。虽未特别强调当时从清朝带回什么样的书,但如果举出已经看到的有《皇清经解》、《通鉴辑要》、《大清缙绅录》、《{K5BC04.JPG}鉴类亟》、《明史》、《武备志》、《四夷类志》、《佩文韻府》、《人臣儆心录》、《乐善堂全集》等都是新输入的,《四书五经大全》之外的书是国子监复制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