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⑨迈克尔·汉德尔:《令人震惊的外交内幕》,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73页,第177页。 ⑩罗西:《俄德联盟:1939年8月-1941年6月》,波士顿1951年版,第8-9页。 (11)(13)(14)《德国外交政策文件集》D辑,第七卷,第220-204页,第156-157页,第168页。 (12)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1948年版,第一卷,第286-287页。 (15)让--巴蒂斯特·迪逻塞尔:《外交史(1919-1978)》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262页。 (16)(27)(39)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7页,第200页,第213页。 (17)(19)(31)阿诺德·汤因比、维罗尼卡·M·汤因比:《国际事务概览:大战前夕,1939年》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863页,第855页,第864页。 (18)《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第171页。 (20)(30)《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9期,第41页。 (21)(22)(26)(34)(35)(38)(40)(41)罗·伊·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下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47页,第748页,第750页,第767页,第768页,第759页,第768页,第768页。 (23)(25)(54)路易斯·费希尔:《斯大林的生与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4页,第203页,第203页。 (24)《历史的辛酸回忆》,求是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 (28)(29)(36)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7页,第57页,第237页。 (32)惠勒--本尼特:《悲剧的序幕》,纽约1962年版,第409页。 (33)《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 (37)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载《书林》1988年第5期。 (42)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43)列夫·别则缅斯基:《1941年斯大林是否准备投降》,载俄罗斯《新时代》1992年第13期。 (44)《丘吉尔首相的广播演说》,载1941年6月22日《泰晤士报》。 (45)《世界历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46)刘陵、洪育沂:《国际关系史简编--半个世纪世界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256-257页。 (47)克里斯托弗·索恩:《外交政策的限度:西方、国联与1931-1933年远东危机》,伦敦1972年版,第189页。 (48)《中美关系史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476页。 (49)亨利·史汀生、M·邦迪:《在和平与战争时期担任公职》,纽约1948年版,第235页。 (50)王秉忠、孙继英:《东北沦陷十四年大事编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页。 (51)《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59页。 (52)朱鸿熹:《中东路让渡之面面观》,载《东方杂志》第31卷22号。 (53)《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0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