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对外贸易发展之动因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 余建华 季惠群 参加讨论


    一切历史事实的终极原因可从各时代的物质经济条件中去寻找,对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对外贸易发展动因的考察也不例外。
    首先,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中世纪晚期英国社会经济演变的必然结果。从15世纪末叶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英国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英国社会经济开始由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过渡。到16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已在英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因而就必然成为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强大动因。具体表现在下述两方面。
    一方面,以呢布业为特色的英国工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此时英国对外贸易的扩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16世纪英国呢布业、采矿业等部门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多,迫切要求进一步扩大海外出口市场。当时英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呢布业的昌盛,呢布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英国呢布的主要产品是宽幅的绒面呢和轻柔细巧的克瑟密呢,均是欧洲市场上质地优良的畅销商品。英国呢布业生产地区主要集中在英格兰西部、东盎格利亚和约克郡这三个地区。在呢布业这个部门中,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得最为突出,出现了大呢布商使用雇佣劳动、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集中的手工工场。随着呢布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呢布产量不断增加。约克郡盛产呢布的两个城市,在16世纪中叶每年的呢布产量总共只有500匹左右,到1595年呢布产量已增长到5000匹。①16世纪下半叶呢布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呢布产量的增长,而且表现在呢布质量的提高,即“新呢布”的出现。“新呢布”的制造技术是由尼德兰移民引进到英国的。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政府大力吸引佛兰德尔呢布纺织工及染色工前来英国定居。这些工人为英国带来了细毛织品的纺织技术。“新呢布”的特点在于轻柔薄软,色彩鲜艳,从而大大增强了英国呢布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除呢布业的巨大发展外,16世纪中叶以后,制皂业、酿酒业和造船业等工业部门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外又兴起了一系列的新兴工业,如采矿业、冶金业、制糖业、造纸业、玻璃制造业等等。在这些新兴的工业部门中,大多数都是集中的手工工场,特别是采矿业,生产集中,规模较大。1568年,英国政府建立了皇家矿业公司和矿物金属器具公司,垄断英国的采矿业。在皇家矿业中劳动力最集中的部门是煤炭业,16世纪末,英国一个煤矿矿坑里的工人平均有150人到200人,一组矿坑的工人总数达到3500人到5000人。英国煤矿工人的数目在1560年到1600年间增长得最快。60年代初英国煤矿工人人数已达3000-4000人,其中约有2000个运煤工人;到17世纪初,采煤工人人数增长到21000多人, 连同运煤工人在内,这支煤矿工人人数增加到30000多人。②当时英国煤炭业发展水平在欧洲已遥遥领先。呢布业和采矿业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多为英国扩大出口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国因本国工业的发达而拥有大量的商品,使它在16世纪后期急需广泛地开展对外贸易,拓展出口市场,倾销工业产品,以增加外贸收入。
    16世纪英国呢布业、造船业、酿酒业、制皂业、制糖业等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也需要从国外增加相应的原材料进口。呢布的加工业和染色所需的油脂、菘蓝、靛青、茜草和明矾等原料都要从国外进口。油脂的进口不仅为呢布加工业所需,而且还为制皂业所需。菘蓝等染料的产地主要在法国的图卢兹、大西洋中的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而明矾则出自意大利。为造船工业急需的原材料如木材、蜂蜡、焦油、沥青、大麻、绳索,主要产地在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地区。此外,亚麻布和帆布也是造船业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来自法国、尼德兰和德意志等西欧国家。为酿酒业所需的蛇麻草和制糖业所需的原料糖都要从国外进口,糖的主要产地是北非的摩洛哥和南美的巴西。这样,所有这些靠国外进口原料的制造工业的发展都必然有赖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而随着这些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对国外原料进口的需求也空前迫切。因此,那些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主们为扩大生产规模,加速资本积聚,强烈要求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另一方面,由地理大发现而带来的16世纪英国商业活动的日趋频繁和商业资本的逐渐壮大也是促进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英国是一个位于北大西洋的岛国,面积狭小,资源不丰,但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众多,其东南部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相距甚近。英国到法国、尼德兰等港口的航线比其本土各沿海诸港之间的航线更易航行。由此,对外贸易很早就成为英国国民经济的一个关键部门。到中世纪晚期,15、16世纪之交的地理大发现带来了“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商业“大革命”。这个“大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贸易的中心逐渐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大不列颠岛则是这个“大革命”直接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美洲的发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非、美各洲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一切均为英国商业向全球范围的扩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
    在地理大发现的刺激下,英国的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商业在工农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渐趋兴盛。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商品生产或贸易活动。农场主和自由农民都参加了商品交易,大牧场主经营牧场,出售羊毛;个体农民则以家庭呢布业作为商品生产的手段。在诺里奇、布里斯托尔、约克、安普敦、考文垂、曼彻斯特都设立了定期的专门进行呢布交易的市场,而伦敦的布拉维尔厅则变成了呢布交易中心。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以伦敦为中心的互相依赖的统一的民族市场。在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英国商人的力量稳步增长。伦敦商人在国内商人中占据压倒的优势。早在14世纪,在伦敦和其他主要商业中心就出现了一些商人公会。到15世纪末叶,伦敦最后形成了12个大商人公会,包括绸缎丝绒商、食品杂货商(香料商)、呢布商、鱼商、毛皮商、呢布成衣商、酒类贩卖商、铸铁商、服饰杂货商、金饰商、盐商及绒毛商。这12个大商人公会控制了“伦敦中心商业区”的政治。整个16世纪,伦敦市长全是从这些大商人公会的成员中遴选的,大多数市政参事和市议员也往往是这些商人公会的成员。③在国内商业发展的同时,英国商人为了发展本国的对外贸易,早在15世纪初就建立了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业团体冒险商公司。到16世纪初,冒险商公司逐渐垄断了英国与安特卫普的呢布贸易。随着内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英国商业资本的力量大为加强。英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渐趋解体。许多英国贵族、乡绅也开始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他们对海外商业活动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