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 吴建华 参加讨论

二、郑板桥具有浓厚的江南情结
    (一)郑板桥自称江南人
    在板桥的文字中,他有时自署“楚阳板桥居士郑燮”(11),有时用“淮南”“楚南”的地理概念来指称其籍贯,怀念家乡,如“塞北天高鸿雁远,淮南木落楚江清。客中又念天涯客,直是相思过一生”(12)。但在很多场合,板桥喜欢自称“江左”“江南”人,体现出他浓厚的江南情结。
    雍正三年十月十九日,33岁的板桥羁身北京忆花轩,“连宵梦寐,似越关河”,“痴迷特甚,惆怅绝多。偶得乌丝,遂抄《花品》。行间字里,一片乡情。墨际毫端,几多愁思”。因此在《花品跋》里,落笔就写道:“仆江南逋客,塞北羁人。”(13)
    一幅为“岱丁年老长兄”的题兰画,因是乡人,特感亲切,随手写上“岱丁本吾江南人,幽兰之贞,竹箭之美,含芳植节,莫与京抗,合南北之灵秀,萃集一身”(14)。非但道出江南同乡的一片情深,还以南北画兰的风格来盛赞岱丁的艺术融通成就。
    板桥用以形容自己为江南人的语言是多样的,而自然流露其思乡之心和江南情结却别无二致。在《送都转运卢公》诗中,板桥自称“吹嘘更不劳前辈,从此江南一梗顽”(15)。
    (二)郑板桥使用的江南概念
    板桥的家乡兴化在长江北滨,扬州东北,清代属于扬州府,所以,板桥是大扬州人。羁旅在外,作为诗人的板桥难免多愁善感,触景生情,乡愁如水,甚至故乡时常萦绕在梦中。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16) 这是写实的经历。
    65岁时,板桥在高邮与来访的老友织文相遇,极度兴奋,“邀归村落,流连数十日,以偿廿年饥渴”,谈诗论道。因他酷爱板桥诗词,板桥书写诗词相赠,临别时赠诗,以江南杭州好友金农为名,表达因对江南之人的感情而生出对江南之地的深情厚爱:
    “杭州只有金农好,宦海长从李鱓游。每到高山奇绝处,思君同倚树边楼。”
    板桥还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在山东对身在江南的织文的无穷思念:
    “织文世兄:别去二十余年,余在山左,常念念。君在江南,亦常想至吾山左。虽不果厥志而两心相思,无一刻忘也。”(17)
    江南鱼米之乡,蔬菜瓜果,十分普通,却让浪游在外的板桥时常念念不能忘情。扬州与江南同处扬子江下游,距离甚近,相同之处也很多,“扬州四月嫩晴天,且买樱笋鲥鱼相啖食”(18)。扬州在历史上长期的经济文化发达使它虽然地处长江北滨,却能享有江南的地位(19)。民国年间有人干脆说:“扬州人虽在江北早已江南化了!他自隋以来代表整个儿的江南民族性,说扬州是江北,真黑天冤枉!”(20) 因此,可以理解,板桥有时干脆就是借江南来怀念他的扬州,或者就是把扬州包括在江南里面。因为离家愈远,江南就会愈大,指称会愈泛。当然,板桥有的江南,是很明确的吴越地区的概念,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中又以苏州为代表。
    “懒慢从来应接疏,闭门扫地足闲居,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索楷书。柿叶微霜千点亦,纱厨斜日半窗虚。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21)
    这是一幅江南书生闲适的家居场景,无牵无挂,鱼米蔬菜,粗茶淡饭;同样是江南人家的普通生活,一旦加上纸笔墨香,妻女添料,就格外生色。
    板桥广交江南友人,包括书画家、文人、官员等,对于江南友人总是耿耿于怀:
    “江南渺音耗,不知君尚存。愿书千万幅,相与寄南辕。”(22)
    在浙江天台友人入京师时,板桥也以江南为对照:
    “天台才子侯嘉璠,与予京师饮酒西华门。……是时长安新晴九陌净,月光烂烂升银盆,长风吹天片云邈,银台万树含烟翻,疏星远火动芳甸,迥沙细浪酷似江南村。”(23)
    六月的江南已是盛夏,万木兴旺,势不可挡,临别友人南归,板桥拳拳乡思一片,溢于言表,诗中描绘的是心里羡煞的美佳风景:
    “先生六月江南去,敝橐秋风亦径归。鲈脍先尝应忆我,蕨薇堪饱莫开扉。”
    “鹤儿湾畔藕花香,龙舌津边粳稻黄。小艇雾中看日出,青钱柳下买鱼尝。村墟古庙红墙立,天末孤云白带长。借取渔家新箬笠,一竿烟雨入沧浪。”(24)
    “墨碟铅匙一两三,半窗画意写江南。谁家绢素催人急,先向空中作远岚。”(25)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春筠。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26)
    朔北、山东沙尘漫天,以麦粟为主食,与江南风和日丽,以大米为主食,差别很大。板桥将江南的气候、风情民俗,每每与朔北相对比,实际上表明他一直难以适应北地的气候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