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70年代以来“经济武器”在美国对苏外交中的运用(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茹莹 参加讨论

然而,与先前的美国对苏经济政策一样,在这一时期,政治目标仍是第一位的。美苏“贸易和经济关系的任何加强都取决于美国官员所说的苏联‘表现’良好”。〔31〕所不同的是,诱压结合式经济外交所企望达到的政治目标,与前两个经济外交阶段相比,更具有深刻性、彻底性。布什总统的“超越遏制战略”政策对此作了最充分的阐述。1989年5月,布什总统推出了他的“超越遏制战略”,公开提出, “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着一个开放社会的方向演进”。〔32〕由此可知,促苏演变已成为布什时期对苏政策的指导性方针,而运用经济武器,对苏推行诱压结合式经济外交则是美国实现“超越遏制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主要体现为:利用经济援助这一诱饵,压迫苏联不断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退却,最终推动了苏联的和平演变进程。
    1990年前后,苏联经济陷于十分严重的危机之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幅度滑坡;1990年为-3%;谷物产量锐减,物资奇缺, 通货膨胀年平均率为86%,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迫于苏联日益严峻的经济困境,从1989年起,戈尔巴乔夫就开始向西方寻求援助。美国政府则趁机向苏联施加压力,提出了向苏联实施援助的必要条件:①苏联必须削减其庞大的军事力量,以减少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②苏联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化。对于这一点,布什强调,在能证明提供经济援助是正确的之前,“那里必须进行经济改革、市场改革、各种改革”。贝克则进一步挑明道:“直到有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33〕美国力图以此使苏联走上“自由化道路”。③苏联必须改变对国内持不同政见者的压制政策。美国政府以为苏联国内的持不同政见者是促苏演变的重要力量,因而对他们给予有力的支持。1990年7月, 当时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向美保证“不压制合法的持不同政见者和刚刚起步的资本主义”。〔34〕。此后,布什同意了美国向苏联提供有限援助的一揽子计划。④强调“苏联的前途由苏联人民以和平方式并且本着民主价值观和民主原则自己决定”。〔35〕要求苏联必须尊重并给予各加盟共和国所要求的自主权。⑤苏联必须彻底放弃对古巴等国政权的支持。
    从以上内容来看,诱压结合式经济外交更着眼于苏联整个体制的变化。同时,它也比以前的两种经济外交手段更为谨慎,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便是:布什极少将对苏援助计划付诸实施,即口惠而实不至。总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诱压结合式经济外交都更具有渗透性:美国尽力通过它使自己的价值观念、利益要求渗透到苏联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
    美国诱压结合式经济外交政策运用的结果,加速了苏联演变与解体的进程。
    注释:
    〔1〕丹·考德威尔著:《论美苏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年版,第31页。
    〔2 〕詹姆斯·利比:《美俄经济关系:问题与参考通论》(Libbey,James K.,American-Russian Economic Relations:a Survey of Issues and Reference),加利福尼亚1989年版,第98页。
    〔3〕菲利普·富尼吉洛:《冷战时期的美苏贸易》(Funigiello,Philip J.,American-Soviet Trade in the Cold War), 北卡罗莱纳1988年版,第177页。
    〔4〕詹姆斯·利比:《美俄经济关系》,第107页。
    〔5 〕加利·伯奇:《国家安全和技术转让:东西方贸易的战略性》(Bertsch,Gary K., National Security and TechnologyTransfer:the Strategic Dimensions of East-West Trade), 科罗拉多1983年版,第67页。
    〔6〕《美国与东欧国家及苏联贸易特别委员会的报告》, 载美国《国务院公报》1966年5月30日,第846页。转引自丹·考德威尔:《论美苏关系》,第57页。
    〔7〕詹姆斯·利比:《美俄经济关系》,第99页。
    〔8 〕〔美〕当代问题研究所编:《论美国在缓和后世界中的新作用》(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12页。
    〔9〕《论美国在缓和后世界中的新作用》,第15页。
    〔10〕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中册,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页。
    〔11〕沃伦·纳特:《基辛格的总构想》,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6页。
    〔12〕菲利普·富尼吉洛:《冷战时期的美苏贸易》,第181页。
    〔13〕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中册,第283页。
    〔14〕《论美国在缓和后世界中的新作用》,第14页。
    〔15〕詹姆斯·利比:《美俄经济关系》,第11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