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英帝国外交政策的演变(3)
三、巧妙地施展均势外交,大力加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建立起了庞大的大英帝国体系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称霸欧洲时期,英国摆脱了孤立状态,团结了欧洲一切反动势力,同法国的霸权主义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它主要通过金钱资助和政治讹诈等手段,伙同急欲向西扩张的沙皇俄国,拉拢奥地利和普鲁士等欧洲封建国家,拼凑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同法国进行了长期的、反复的武装较量,终于摧毁了在欧洲横行霸道的拿破仑帝国。在反对法国的霸权斗争中,英国占领了法、荷在海外的具有战略地位的一些岛屿,确保了世界的商业和殖民霸权,为进一步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法兰西帝国被颠覆之后,沙皇俄国成了欧洲大陆的主宰,“现在它公然以仲裁者的身分出现了[⑩],就连普鲁士也要受其节制。面对这种形势,英国更加巧妙地施展传统的维持欧洲力量平衡的均势外交,主张保持战败的法国的大国和独立的地位,并在其周围建立一圈包括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强国环绕[①①],以防止法国的重新为患和抗衡沙俄的霸权扩张。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英国的主张遭到沙俄的反对,因此在讨论关于波兰和萨克森问题的处置时,英、奥、法同俄、普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英国的意图,在会议签署的最后议定书中,基本上得到了体现。 维也纳会议后,沙皇俄国发起成立并领导了欧洲各君主国的反动同盟--神圣同盟,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英国虽未参加该同盟,但随即缔结了被称为“欧洲协调”的英、俄、奥、普四国同盟,并设法吸收法国加入,企图利用“协调”原则来牵制沙俄。比如,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正统主义”卫道士的沙皇俄国力主镇压,但由于英国的反对和英法协调,致使神圣同盟在镇压意大利和西班牙革命之后就不发生作用了。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主要联合法国,竭力反对沙俄向巴尔干扩张和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肢解。 二、三十年代,沙俄“利用在欧洲取得的霸权进一步向沙皇格勒(即君士坦丁堡--引者)推进”[①②],夺取了整个黑海东岸地区和多瑙河口。它还通过1833年签订的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取得了极大的特权,规定土耳其应俄国的要求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只准俄国军舰自由出入),未经俄国同意不得与其他国家订立同盟。英国认为,奥斯曼帝国无论多么腐败专制,也是一个阻止俄国野心和控制黑海海峡地带的无价屏障,这对保卫英国的商业和由陆路通往印度的孔道至关重要[①③]。因此,英国同法国联合一起,强烈要求沙皇俄国放弃这一特权。最后,英、法、俄、奥、普于1841年同土耳其签订的伦敦海峡公约,规定土耳其在平时禁止一切外国军舰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取消了俄国军舰自由通过黑海海峡的权利。 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期,沙俄充当了镇压革命的“欧洲宪兵”的角色,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五十年代,它企图趁势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两海峡,进而瓜分土耳其和称霸世界。英国坚决反对俄国瓜分土耳其,主张维持土耳其的现状。沙皇俄国不顾英国的反对,竟然于1853年7月派兵强占了多瑙河两公国,挑起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英国立即伙同法国出面干预,并于1854年3月同土耳其订立同盟和对俄宣战,使俄国侵略土耳其的战争演变成了主要是大国争霸的克里米亚战争。这是沙皇“绝没有想到法国和英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对土耳其所打的主意”[①④]。沙俄战败求和,于1856年签订和约,退出了所占领的地区,并被禁止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没置海岸要塞。沙皇俄国的欧洲霸权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反对沙俄霸权主义的同时,英国还加强对印度的蚕食,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并加紧了对伊朗、阿富汗和中国的侵略。 克里米亚战争“使法国成了欧洲的领导强国”[①⑤],拿破仑第三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再次成了欧洲大陆的霸主。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英国又将限制和打击法国作为自己的外交目标。 1861年,英、法、西三国在伦敦签订了武装干涉拉丁美洲墨西哥的协定,对墨西哥的胡阿雷斯自由派政权实行“英国牌”[①⑥]的联合干涉。但是,当1862年初三国武装侵入墨西哥后,英国发现拿破仑第三要在墨西哥建立天主教的拉丁帝国,便同西班牙一起退出了战争,使法国的干涉陷入困境,最终遭到了失败。 英国还反对法国兼并比利时,也不同意它占领卢森堡,确定了由列强保证卢森堡的中立。在普法战争时期,英国宣称它只关心比利时的中立,并声明它将以陆海军对付任何破坏比利时中立的国家[①⑦],将法国置于不利地位。 普法战争后,以普鲁士为主体的德国实现了统一,并取代战败的法国而成了欧洲大陆的新霸主。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和阻止法俄的接近,德国于1879年同奥匈帝国结成了同盟,1882年又吸收意大利加入,作为其称霸和扩张的工具。法俄也日益接近起来,于1891-1893年缔结了政治协约,并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与德、奥、意三国同盟相对抗。在欧洲大陆国家组成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的时候,英国的均势外交表现为所谓的“光辉孤立”政策,即置身于两个集团之外,不与任何一方保持或发展明显的关系。英国自恃力量强大,无需借助同盟就能保卫自身的利益;同时,它认为现有的两个集团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加以利用,不必入盟承担义务和约束自己的手脚;再者,它在殖民地争夺中同法国和俄国有着尖锐的矛盾,又不愿看到德国的过分强大。 在此期间,英国经济的发展趋于缓慢,并逐渐丧失了世界的工业垄断地位,但它加强了殖民地的争夺,仍然牢固地掌握着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它占领了缅甸和马来半岛,并将阿富汗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还划伊朗南部和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山西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它占领了从北非埃及到南非开普敦的一系列国家,还占领了西非的尼日利亚。在拉丁美洲,英国通过贷款、直接投资等手段,把十九世纪初才取得独立的南美各国的经济命脉加以控制,使之成为英国资本的附庸。 二十世纪初,英国占有的殖民地已达33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超过本土面积的100倍,相当于各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地面积的总和。英国本土的人口不到4000万,可是它的殖民地人口却拥有4亿多,帝国范围内的民族也最多[①⑧]。大英帝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①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