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粹德国的全球战略计划中,希特勒期盼在拉丁美洲创造一个新德意志,在巴西创造一个新德国[4]。他们欲使阿根廷、玻利维亚归顺,企图破坏巴拿马运河,使之丧失作用;并从非洲跨越大西洋侵入巴西,甚至从拉丁美洲基地轰炸美国,使德国血统的美国人在美国取得主宰地位[5]。 轴心国集团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去做的。二战爆发之前,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日本,利用他们在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作为基础,拚命扩充第五纵队[6]。法西斯分子四处从事宣传活动,通过报刊、 出版社、广播电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向拉美各国宣传他们的思想。在外交战方面,德国参谋本部向拉美一些国家派遣军事使团,用德国的军事思想、武器装备、训练方式来加强对拉美国家军队的影响和控制。在智利,20世纪30年代初便有一批军官去德国和意大利受训,他们中的一部分回国后,在30年代后期积极支持智利的纳粹运动。同时,德国还是阿根廷和智利等国的主要武器提供者[7]。 拉美另一大国巴西在军事装备上严重依赖于欧洲,特别是依赖德国[8]。 轴心国集团在经济战方面,更是向美、英等国在拉丁美洲的阵地发起一轮又一轮强大攻势。虽然30年代的拉丁美洲的主要经济贸易伙伴是美英等国,但德国和日本面对强手,毫不畏缩,它们采取各种方式向拉美渗透,取得较大的成功。在欧洲战争爆发前,德国在拉美的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德国资本还控制了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航空战线[9]。1936年, 日本派出的外交和经济代表团访问了几乎全部20个拉美国家。到1938年,日本已提供了拉丁美洲进口货的2.7%, 并从拉美各国进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同年,德国提供给拉美的进口货约占16%,并获得拉美出口货的10~11%[10]。 作为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的法西斯势力如此猖獗,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及国家安全业已构成巨大威胁。故此,罗斯福总统自1933年上台后,便始终高举“睦邻政策”的大旗,一改昔日之大棒形象,对轴心国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进行坚决反击[11]。英国亦采取各种措施,力图保证自己在拉美的利益不受轴心国侵害。总而言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轴心国与同盟国便在拉丁美洲这块大陆上展开了一场不见炮火硝烟、静悄悄的,同时又是激烈异常的外交战、经济战和宣传心理战。 此时之世界已非往昔之世界。在全球整体化的大趋势下,这场特殊的战争虽然是在拉美大陆上展开,但它又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欧亚非各洲的形势变化对两大集团在拉丁美洲的特殊战争产生极大影响。当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德国重新武装,并与意大利一道派军队支持西班牙的佛朗哥,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准备全面侵华之时,拉美各国的法西斯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兴旺发展。他们的活动逐渐频繁,一些拉美国家甚至多次发生法西斯分子的叛乱,企图夺取政权。二战爆发后,尤其是当法国沦陷后,同盟国战事严重受挫时,拉美一些亲轴心国的国家,如阿根廷、智利等国的法西斯分子,更是嚣张至极,在轴心国的支持下,积极从事各种反对民主、崇尚法西斯主义的活动。美国政府当局的许多报告反复证明了阿根廷的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支持德国,为德国海军潜艇提供同盟国商船的航行情报,成为德国在拉美从事情报战的基地[12]。 当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许多拉美国家由于经济上与欧洲的联系中断,而严重依赖美国的援助和市场,加上罗斯福总统坚定不移地执行睦邻政策的感召,以及自身安全问题的保障,他们便纷纷放弃中立态度,追随美国,与轴心国断绝外交关系或向其宣战。由于美国的参战,租借法案的广泛实施。欧洲、非洲战场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轴心国获胜的可能性变小,所有拉美国家,除阿根廷外[13]均陆续与轴心国集团断交或向其宣战。随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苏联红军的不断胜利,东亚战场形势的好转,最终获得大战胜利的可能性极为明显之时,从1944年7月开始,巴西陆续派出远征军总计达5万余人,开赴欧洲战场参战。墨西哥也派遣第201航空大队赴菲律宾作战,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尽管轴心国在拉美下了很大功夫,希望得到拉美各国的支持,至少也要不成为敌人。可拉美各国基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对国家经济发展前途等方面的考虑,这些西半球国家除阿根廷外,都在不同程度上均对轴心国势力进行打击。他们没收了轴心国在这里的投资、捣毁法西斯组织、驱逐法西斯分子,对纳粹破坏分子给予严惩。还赶走了德意等国在拉美的航空公司,接管了轴心国控制的南美航空网[14]。拉美大多数国家还断绝了与轴心国的贸易协定,停止对轴心国提供战略原料,这些措施沉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使轴心国显得更加孤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术界习惯上对美国参战后所起的作用评价之一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如果说美国在二战中扮演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角色,那么,拉丁美洲对二战的最大贡献便是起到“民主国家的战略原料仓库”的作用。二战期间,拉美各国向美国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战略原料。如巴西的铝土矿、铬铁矿、锰;玻利维亚的钨和锡;秘鲁的锑、铜、钒;智利的铜、锰、锌、铅;还有如棉花、橡胶、硝酸盐等[15]。美国在二战期间花了438.700万美元向外购买战略原料, 其中一半以上是从拉美进购的。 大量史实表明,拉丁美洲各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较大贡献。两大集团在拉丁美洲的特殊战争,在拉美各国的配合支持下,以民主国家的胜利而告终。这第二条战线上的胜利,对欧亚非第一条战线的最终胜利的积极影响是相当可观的,不容忽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拉美国家在二次大战中扮演了一个非常出色的配角,一个必不可少的配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