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拉丁美洲作为整体世界的一部分,在参与世界事务时,固然有它某些共同的特点。但是,拉美各国由于地理位置、国家实力、历史发展的特点、经济需求以及国内各政治派别的主张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只从拉美“洲”的角度去考察研究它在二战中的态度或所作所为,无疑是片面的。我们必须更多地以“国”的角度去认真观察拉丁美洲各个国家,才能使研究进一步深化,达到真正认识拉美历史与现实的目的。其中有必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从“洲”还是从“国”的角度去研究拉丁美洲,都要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并将其放到整体世界的大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并把握拉丁美洲的历史发展态势。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外交舞台上一直活跃着这样几个角色:美国、英国、德国。美、英、德与拉美的关系构成这一时期拉美外交关系中占优势地位的主体内容。德国在30年代对拉美的强劲影响力,随着欧战的爆发,英国对大西洋交通线的切断而明显减弱。英国则利用其与拉美悠久的经贸关系,以及拉美与欧洲的特殊文化感情联系,力图保全其在拉美的地位,尽管这种地位业已江河日下。唯有美国,它依仗优越的地理位置,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加上“睦邻政策”塑造的新形象,成为二战期间拉美大多数中小国家的主要依靠对象。对于拉美几个大国,如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美英德三国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争夺。美英德诸国在拉美第二条战线上的争夺与力量的变化,拉美国家在大国争夺下巧妙周旋,第二条战线争战的进程与二战正面战争的进程遥相呼应,构成了二战巨幅画卷中极为精彩而又颇具特色的局部特写。 从宏观上看,拉美国家对二战的态度是:担心战火漫延至西半球,危及自身的安全,故保持中立,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对两大集团诸国执行平衡外交政策,期望利用战争机会发展本国经济,在大国争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这一总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拉美各国在具体实施上因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大相径庭。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国小力弱,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失去欧洲传统贸易市场后,对美国的依赖日益加深。尽管美国在执行“睦邻政策”之前留在拉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极其丑恶的,但经济上的严酷现实不得不使这些弱小国家的政府再次投入美国的怀抱。与此同时,美国为对付德国的扩张影响,削弱英国在拉美的经济实力,正积极主动地利用“睦邻政策”改善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因此,美国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诸小国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在美元与市场的诱惑下,这些国家成为最早一批与德国断交、并宣战的国家。 墨西哥作为中美洲唯一的大国。其外交政策的自主性明显强于其他小国。当1938年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对油田等实行国有化后,美英等国均对墨西哥关闭市场,进行经济制裁。于是,墨西哥便转向轴心国寻求市场,它用石油从轴心国换来制成品[16]。直到1940年卡德纳斯下台,美国才有了制止墨西哥与轴心国交往的机会。几经周折,墨西哥终于停止了与轴心国的经济往来,并于1942年与轴心国断交并宣战,全力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位于拉丁美洲南部的几个大国,即阿根廷、巴西、智利三大国,地理位置上远离美国,与欧洲交往密切,经济实力较强,在执行外交政策时独立自主强,他们对美国想利用二战之机一统拉美的行为颇有不满。特别是阿根廷,从19世纪晚期到二战结束前夕,其外交政策一直是与美国针锋相对的,特别是30年代至二战期间,阿根廷可以说是处处与美国唱反调。 造成阿根廷执行这一特殊外交政策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首先,阿根廷在19世纪初叶取得独立后,便对美国采取的中立观望和拖延承认政策表示不满。尤其是当阿根廷在与欧洲国家发生矛盾冲突时,希望美国能以门罗主义为准则施以援助之时,美国常常拒之不理。例如1833年英国派军舰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援引门罗主义反对英国的行动时,美国却断然否认门罗主义适用于这一事件,这使美阿关系更为紧张。其次,阿根廷对美国在世纪之交和以后的年代里,在拉丁美洲横行霸道的政策极为不满。在罗斯福总统的“睦邻政策”实施以前,历届美国总统的对拉美政策,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肆意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把拉美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置于自己的严密控制之下。尽管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高举睦邻大旗,努力改善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对阿根廷来说却无济于事。第三,阿根廷在经济上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密切的经济关系使欧洲在阿根廷国家利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7]。阿根廷虽愿与美国发展经济关系,但美国企图排挤欧洲独占拉美的政策,显然与阿根廷的外交政策相悖。加上美国屡次提高关税,对阿根廷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极为不利,更加深了阿美关系的矛盾。而且阿根廷当时是拉美各国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地理位置上与美国相隔遥远,毫不害怕美国的威胁。第四,阿根廷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方面与欧洲有悠久的联系,国内有大量的欧洲移民[18],他们习惯于欧洲文化,认为自己是一个白种民族,并以此作为资本,加上经济实力作后盾,欲成为拉丁美洲的首席代言人。这种欲执拉美牛耳之野心,使阿根廷对美国这个北方巨人在拉美的扩张行为极其反感。 各种原因使阿根廷在二战期间表现出与美国极不合作的态度,并与轴心国有密切交往,执行了一条与其他拉美国家绝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德国和美国象对待阿根廷一样极为看重巴西。 巴西瓦加斯总统在30年代和二战初期,一直在德美两国之间玩走钢丝绳外交的游戏。德国利用其移民,大肆鼓吹法西斯思想,并在经济、军事装备上给巴西大量援助,这些措施使瓦加斯政府对德国颇有好感,美国为此大伤脑筋。二战爆发之后,巴西政府逐渐认为他们与德国的经贸关系难以继续维持,对军事装备的需求也无法实现,加上美国对巴西许诺优越的经济援助条件,对巴西有极大吸引力,于是巴西便在1942年与轴心国断交并宣战。 巴西与美国关系的微妙变化与美国和阿根廷的外交冲突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由于阿根廷对美国的软硬兼施均不理睬,美国便用扶助巴西压制阿根廷的办法迫使阿根廷就范。这一扶巴压阿政策,最终使巴西迅速成为可与阿根廷抗衡的拉美强国,并使巴西在二战中为打败轴心国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