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技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2)
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很晚,而且最先是从西欧传入的,因而思想家们没有像西方那样建立起自然科学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史学的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古代传统、直观、整体思维方式阶段。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所以近代思维方式在中国扩展缓慢,而近代史学思维方式的产生则更是推延到“五四”运动之后。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科学技术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当然,近代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技术一样,并非是它自身发展的终结,而是使思维方式向新的更高阶段发展的基础。所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现代思维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史学思维方式也发展到一个更加崭新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以相对论、量子论的创立为标志的伟大的科学革命。这场革命进一步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加深了对自然界本质过程及其规律的认识,使一些更深刻的基本矛盾被揭示出来了,同时还加深了自然界有着无限层次的系统的观点,消除了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阻碍自己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的障碍。而当科学发展已经超过搜集材料和研究既成事实的经验阶段而进入整理材料和研究既成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时,过去机械的分析型思维方式便为辩证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所代替。与此相应,过去那种机械分析型的史学思维方式也为辩证的整体的史学思维方式所逐渐取代。 辩证的整体的史学思维方式“不是局限于历史的某一点,而是将观察和思维推向更为广阔的面,把历史的各个局部沟通贯穿起来考察。整体考察既包括从纵向上考察历史的前后联系,也包括从横向上对一定历史阶段的众多因素进行通盘的综合分析”〔4〕。 这种新的现代型史学思想方式的变化首先从西欧开始,德国的奥·斯宾格勒开一代风气之先。他在其代表作《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与从传统或个人选择得来的,强调把历史纳入其中的武断和狭隘的体系相反,我提出的历史进程形式是自然的、‘哥白尼式’的。他们根源寓于历史进程的本质深处,只有完全摆脱了成见的眼光才看得见它。”〔5〕这种新的历史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历史是通过各类文化的兴亡盛衰来体现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一开始就认为,必须把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放到整个世界的广阔背景中去考察。这种新的认识已开始超越政治史文化史的框架,注意到某些经济问题,如工业革命在历史中的作用,注意到分章论述地区和世界性问题,把主要国家纳入总的世界形势下来论述。 在西欧各国史学界的史学思维方式开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时候,前苏联史学界也于“十月革命”后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下开始了这一转变。他们在世界史的研究中开始注意到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特点--世界性。在阐述世界历史时注意世界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的普遍联系,注意把叙述的范围扩大到欧美以外的各个地区。 中国史学界的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相一致,学术界也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观点。比如,20世纪初年梁启超就曾指出历史的特点是:“合天数相互矛盾的个性,相分歧或反对的愿望与努力……以组成此极复杂极致密之‘史网’”的观点;李大钊提出在历史研究中要“横看”和“竖看”;新中国成立后周谷城和吴于廑等都先后提出过世界史不能像传统著述那样分国别叙述,写成国别史的总和,而应“特别着重世界各地相互之关联”。吴于廑先生曾发表《关于编纂世界史的意见》一文指出:“世界历史是宏观的历史”,主张综合比较研究各地区的历史,研究特定地区和世界全局之间的相互关系〔6〕。 科技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表明,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史学思维方式变更的前提和先导。因此,伴随着科学技术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发展,人们的历史认识方式即史学思维方式也经历了由古代笼统整体思维方式到近代机械分析型思维方式,再到现代辩证整体思维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越高,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越接近于现代,科技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就越明显。 二、科技发展影响史学思维方式变更的主要原因 科技发展之所以能影响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乃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造成了史学思维方式的各组成要素,即史学思维的客体、史学思维的主体和史学思维工具的不断变化发展。因为史学思维方式的组成要素变了,所以史学思维方式也就或迟或早地发生了变化。 (一)科技发展对史学思维客体的影响 所谓史学思维的客体,这是指与历史认识主体相对立,并受其作用的客观历史存在。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原始推动力,即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7〕科技发展、 科技革命的实质就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大突破及其成果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它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生产力诸要素的内部构成和内容更新,引起社会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等与史学思维客体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就纵向而言,它是指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一切社会关系不断地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横向地看,它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中各种关系结构,其中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结构。人类历史行程表明,15、16世纪之前,人类社会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很少往来,因此那时的人类历史表现为国别史、地区史和各民族的历史。15、16世纪以后,随着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与紧密,人类历史也日趋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科学技术从纵向和横向这两个方面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在纵向和横向这两个方面改变着人类客观历史存在,改变着人类历史的存在方式,改变着史学思维的客体。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