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根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刘克明 参加讨论

苏联经济发展逐渐放慢以致陷于停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备战经济的后果。苏联在战后时期,出于推行同资本主义世界对立的实力政策的需要,仍然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当反对苏联的世界大战实际上已难以打起来时,苏联却依然加紧军备竞赛,维持一个庞大的备战经济。这就导致经济的严重失调,工业生产中生产资料比重长期保持在80-85%左右,其中很大部分是军事生产;[③b]消费资源比重过低;农业则在备战经济严格控制下,长期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比重,据称不到40%,[④b]战后恢复时期,缺乏消费品,人们还可忍耐一时,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放慢。
    第二,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落后于时代要求。苏联长期以来依靠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主要通过粗放经营方式实现增长。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这种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更多投入资源、人力来增加生产的粗放经营方式,已走到尽头。当西方国家广泛运用电子技术于生产过程,大大降低物质消耗与能源消耗的时候,苏联仍在继续坚持重工业为主的发展,虽然钢铁、煤、石油、水电等占世界首位,但由于缺乏高技术的支持,原料、燃料耗量过高,浪费严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能源、原料产地又日益东移,开采日益困难,劳动力也更加不足,这些成为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不日益放慢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三,苏联对外封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落后于战后广泛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联系。从赫鲁晓夫到勃烈日涅夫,他们对苏联僵化的计划体制,搞了点改革,只不过是对中央集中的权力放放收收,并未触及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实质。他们对有的东欧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搞市场经济改革,畏之如虎,先是大批特批“市场社会主义”,最后竟不惜动用武力,以遏止经济改革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势头。由于固守封闭政策,苏联对外贸易的50%以上是局限在苏联控制的小圈子里,即经互会国家之间进行。由于脱离国际市场竞争,产品质量、品种都低于国际水平。在这种封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之下,苏联对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1960年苏外贸占世界贸易总额4.2%,1980年降为3.6%。而且出口大部分是燃料和原料,制成品比重很小。缺乏国际交流,以致经济缺乏活力,科技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下,导致大量产品积压。这成为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政治方面的衰落。主要表现在,苏联这个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伟大胜利,作为解放者受到世人崇敬和敬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时期却逐步沦落为一个凭借武力肆意干涉他国他党内政的霸权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形象黯然无光。其根源就在于苏联领导人背离了战后新时代的要求。
    战后开辟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各国独立自主地以多种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苏联领导人对战后这种重大变化视而不见,硬是要把苏联模式当作社会主义唯一模式强加给各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要求这些国家服从于苏联的利益。因而,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苏联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发生。首先是苏联同南斯拉夫的冲突。其次,1956年的波兰和匈牙利事件,随后又发生了中苏冲突。中苏冲突有多种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苏联依仗自己的大国大党地位企图控制中国,要中国服从于苏联利益,而遭到中国的抵制和拒绝。中苏争论由意识形态分歧发展到国家关系的恶化,最后发展到苏联撤退专家,断绝援助,并在边境陈列重兵,从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和包围。而苏联霸权主义面目暴露最突出的事件,则是苏联为遏止捷克斯洛伐克的市场经济改革,竟悍然对一个盟国捷克斯洛伐克出兵实行军事占领。从苏南冲突、中苏冲突到对捷出兵,把苏联名为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实际却是霸权主义国家的真面目暴露无遗。
    苏联领导人不顾战后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形势,一再宣扬资本主义总危机进入新阶段,认为资本主义“今后也将发生严重危机”,“今后几十年内帝国主义链条必将一节节地不断脱落”,[①c]从而在反帝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旗号之下,推进他们心目中的“世界革命”。他们首先在亚非国家到处扩张势力范围。从60年代中到70年代,苏联利用亚非国家人民对发展经济和对社会主义的响往,对许多国家输出超越历史阶段的理论,奉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称号,同时使用“军援”开路,大批派遣军事人员,还在一些国家中帮助建党,力图对这些国家进行严密控制。1979年5月,苏联《共产党人》杂志把安哥拉、埃塞俄比亚、阿富汗等十几个国家定为“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①d]由于苏联这套理论脱离实际,一些国家政局变化多端,苏联在控制阿富汗的企图遭到失败后,竟直接出兵进行军事占领。苏联所谓的社会主义和自称的第三世界国家“天然盟友”也就声誉扫地了。
    理论方面的衰落。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具体环境,探索前进,经历过不少曲折。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就犯过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列宁发现了这个错误,并很快加以纠正,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过早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这是在地跨欧亚的俄罗斯广袤国土上进行的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试验,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的社会实践。虽然在实施中犯过许多诸如强迫命令,甚至专权滥杀等严重错误,但是,在战前时期,在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尽管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已在抬头,但总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仍然显示出了生命力。战后,随着卫国战争的胜利,随着个人崇拜的发展,教条主义的倾向愈来愈突出,终于占据了统治地位,充斥报刊的都是些脱离实际的、僵化的、对人民群众毫无吸引力的枯燥说教,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局面完全消失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