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艾里克·威廉斯完成了题为“论西印度群岛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废除的经济要素”的论文答辩, 被牛津大学授予历史学博士。1944年,论文以《资本主义与奴隶制》为名出版后,对美洲殖民经济史、资本主义发展史和西印度群岛史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1 〕自此书出版以来,西方史学界对资本主义与奴隶制这一主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今天,对这场持续50年之久的学术论争进行评述,对了解西方史学动态和分析世界经济体系及南北经济关系形成的历史根源,都应有所裨益。 (一) 威廉斯在《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的前言中明确表示,他的著作重点研究两个作用: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对英国工业革命所起的作用;成熟的工业资本主义在废除奴隶制过程中的作用。为更好地认识威廉斯著作的意义,有必要认识英帝国史学传统对殖民地奴隶制的研究。在英帝国史学中,殖民地历史没有地位。在奴隶制盛行期,曾有人鼓吹殖民地对英国的巨大经济价值,但这主要是重商主义者的着意宣传和殖民者的自我渲染。此种观点在1776年即被《国富论》所批驳。自此以后,亚当·斯密关于殖民地是经济包袱的论点一直据主导地位。 维多利亚时期的史学家对殖民地奴隶制问题或略而不提,或对奴隶大加诋毁。〔2〕黑人奴隶对殖民地发展的作用无人探讨, 殖民地奴隶制与宗主国工业发展的关系无人提及。而对废奴运动,史学家则不惜笔墨。早期的代表作为克拉克森的《英国议会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缘起、进展及完成的历史》(1808年)。作为英国废奴运动的领袖之一,他认为此为人道主义战胜邪恶贪欲的历史。这种观点后经牛津大学的库普兰加以发挥。库普兰为英帝国殖民史学大家,曾任英国对印度和巴勒斯坦事务顾问。他对克拉克森传统的捍卫体现在他关于废奴运动的著作中。〔3〕 威廉斯对美国史学传统直接提出挑战,这使其论文在英国难于发表。他在自传中写道,将手稿送到英国一家左派出版商后,此人读完手稿说:“威廉斯先生,您是否想告诉我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是出于经济因素而非人道主义因素?我不会出版这本书,因为这与英国传统相悖。”〔4〕威廉斯观点的形成得益于詹姆斯和拉加兹。〔5〕詹姆斯为加勒比学者,曾任威廉斯的指导教师。他在论及海地革命的著作中将法国资本主义与加勒比奴隶制联系起来,指出,“奴隶贸易与奴隶制乃法国革命之经济基础。”〔6〕拉加兹在1928年即认识到奴隶制的经济意义, 首次提出西印度群岛经济衰退与废除奴隶贸易的巧合性。〔7〕 威廉斯著作的论点十分明确。第一,美洲黑人奴隶制之根源乃经济因素,而非气候或种族原因。强迫劳动之对象先是美洲印第安人,其次是白人契约劳工,最后才为非洲黑人奴隶。第二,奴隶贸易与奴隶制乃英国工业发展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三角贸易与殖民地经济大大刺激了英国各行业,为工业革命增添了活力。第三,美国革命后,殖民地奴隶制经济的利润开始下降,其对英国的重要性随之减少。废除奴隶制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而非慈善事业的功劳。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出版后,在当时的学术界未引起大的反响。几篇评论中批判居多,即使赞同者也认为,威廉斯的简单方法和经济决定论使他忽略了人道主义者的作用。60年代以来,随着亚非国家的独立和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起,威廉斯著作的意义日益明显。1964年,在库普兰《英国的反对奴隶制运动》的再版前言中,英国的非洲史学家费奇力图调和库普兰的人道主义论和威廉斯的经济因素论,但徒劳无功。60年代后期,几本研究奴隶问题的著作问世。戴维斯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奴隶制问题,柯廷对大西洋奴隶贸易进行具有开拓性的计量研究,帕特生则对牙买加的奴隶制进行个例分析。〔8 〕这些作者的观点与威廉斯的不尽相同,甚至相互抵触,但在研究方向上明显受其影响,威廉斯的观点在他们的著作中亦可看出痕迹。如帕特生认为虽不可低估人道主义的因素,但必须认识经济力量的意义。戴维斯指出,一些历史学家批判威廉斯夸大奴隶贸易的作用,但无人可回避一个事实:“在奴隶贸易的经济价值大幅度降低以前,没有一个国家想到过废除奴隶贸易。”柯廷则提出,南大西洋体系是欧洲争夺海外殖民帝国的关键因素。〔9〕 70年代,学术界对奴隶问题的兴趣更为增强。这是因为美国黑人运动声势壮大,黑人学者的参与日益明显;而非洲独立后的困境促使人们注意殖民经济的遗留问题,从而追溯到奴隶贸易。据统计,西方国家在70年代至少举行了8次有关奴隶问题的研讨会。 一批有份量的著作相继问世。赞同者以谢里丹为代表,力图以具体史实来支持威廉斯的观点。反对者以英格曼、安斯蒂和德雷斯彻为主。英格曼批判了威廉斯关于奴隶贸易对英国资本积累作出贡献的观点,安斯蒂阐述了宗教和思想意识在废奴运动中的作用;德雷斯彻则强调废奴前西印度群岛经济乃呈上升趋势。同时,个例研究的专著纷纷出版。如克莱顿对牙买加沃尔斯帕克种植园的描绘(1978年),赖特对古巴奴隶制的研究(1970年),柯廷对思想意识在牙买加种植园生活之作用的探讨(1970年),邓恩对西印度群岛种植园主特殊阶级形成过程的阐述(1970年),以及布拉斯威特对牙买加克里奥人(混血种人)社会地位的分析(1970年)。有的学者试图探明黑人奴隶制以前的印第安人的处境,有的则开始注意殖民地的矛盾冲突和种植园主对奴隶的控制手段。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大大加深了对奴隶制的宏观理解。 80年代进入奴隶制研究的繁荣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书刊杂志的增加。1980年,《奴隶制及其废除》杂志创刊,成为研究奴隶制度的专门杂志。《资本主义与奴隶制》亦倍受重视,在80年代重印四次(1981、1983、1987、1989年)。西印度群岛奴隶制史及目录学亦大大加强。据不完全统计,60年代出版了一本有关的史学史著作;70年代有两部目录学著作和两篇史学史论文问世;到80年代,则有14 种文章著作出版。第二,研究领域的开拓。如对奴隶家庭生活的叙述和对奴隶人口的探讨。最突出的是对奴隶反抗研究的加强,克莱顿和贝科斯是典型的代表。克莱顿将奴隶反抗分为三个阶段(1600-1775,1775-1815,1815-1832),并对三个时期的不同特征(即马龙人现象、奴隶抵抗和奴隶起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10〕贝科斯对奴隶反抗的研究并未局限于有组织的起义和暴动,而将其分为三类:日常的反抗活动、不成功的谋反与起义和成功的起义,后者包括马龙人反抗和海地革命。他认为,这些奴隶反抗是废奴运动中奴隶自我解放的具体表现,有效地影响了宗主国的废奴政策。〔11〕第三,在大量个例分析的基础上,一批高质量的综合性著作出版。如希格曼在研究牙买加奴隶人口的基础上,又出版了英国属西印度群岛奴隶人口的著作(1984年),从而奠定了他在加勒比历史人口学的权威地位。沃德在广泛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之后,对奴隶制逐步“改善”的过程作了探讨(1988年)。加斯帕尔在安提瓜的主奴关系基础上,对英属美洲的主奴关系作了概括(1985年)。布莱克伯恩对废奴运动作了综合考察,认为废除奴隶制主要是政治和外交斗争的结果,而海地革命和奴隶反抗亦作出伟大贡献。他认为威廉斯的经济决定论过于片面(1988年)。 进入90年代后,对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关系的研究热情有增无减,不少新著问世。布什对加勒比奴隶妇女的研究颇有创新(1990年)。哈尔对丹属西印度三岛屿的研究独辟溪径(1992年),托米奇的《蔗糖流通中的奴隶制》将马提尼克的蔗糖生产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联系起来(1990年),沃尔兹的《奴隶与战士》探讨了黑奴的军事影响(1993年)。但新著的出版并未从根本上回答威廉斯提出并试图解释的两个问题:西印度群岛积累的资本与英国工业革命关系如何?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奴隶制的废除?这大概是史学界对其论点始终保持新鲜感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