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之比较
一、农民战争的差异及其根源 封建社会是地主占有大片土地剥削独立经营的小农的社会形态。地主要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必须占有大片土地;农民要能有效地进行独立经营,也必须占有小块土地。地主占有的大片土地越多,农民能占有的小块土地也就越少,这不仅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把农民推向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地主与农民为争夺土地经常处于对抗状态,对抗的最高形式便是农民战争。中西封建社会都曾多次爆发农民战争,但两者有量和质方面的巨大差异。表现于下列几个方面。 1.中国阶级矛盾激化比西欧早。人类历史证明,当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刚建立的一段时期,生产关系比较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但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后的八、九百年时间里,只有地方性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到十四世纪,才有较大的农民起义发生。 2.中国农民起义发生的频率比西欧高。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共发生多少次农民起义?很难作出精确的统计。毛泽东概括为“总计大小数百次”〔1〕,也有人为,“见于记载的有六百余次”〔2〕,根据翦伯赞《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提供的材料推断,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约500年中,发生过千次以上的农民起义〔3〕。西欧各国中世纪1200年,一般只有3至4 次有影响的农民战争。 德国农民战争前的41年中,是农战争频率最高的时期,农民多次利用“鞋会”等秘密结社组织起义,但只有一次真正发动成为起义。〔4 〕假定西欧各国整个中世纪时期农民起义的频率都有德国这一时期那样高,每个国家的农民起义也不超过30次。由此可见,中国农民起义的频率比西欧各国的总和也要高出数倍到数十倍。 3.中国农民起义的规模比西欧大。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参加者数十万到百多万众的大规模农民战争有十余次。在西欧,法国著名的扎克雷起义只有几千人参加,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也只有几万人。其规模唯一可与中国较大规模农民战争相比的只有十六世纪初的德国农民战争,但它比同眩躇规模的秦末农民战争晚了十七个世纪。 4.中国农民战争的组织程度比西欧高。中国自秦末农民战争起,每次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都有较统一的领导和斗争纲领,在全国范围内坚持数年到十数年,辗转作战数千里;而且,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欧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一般都是些地方性农民战争的集合体,每一地区的农民军都各自为战,难于形成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斗争纲领。组织程度最高的德国农民战争,实质上也是一些地方性农民起义同时爆发,起义农民“在每省区都各行其是,向来不肯支援邻区的起义农民”〔5〕。除了形成了《书简》、《十二条款》、《海尔布朗纲领》等斗争纲领外,还有许多地方性条款、纲领。虽然德国农民战争也建立了西欧唯一的农民政权“永久议会”,但却只是一个地方性政权。 5.中国农民战争的成果比西欧大。中国历次大规模农民战争都打击和镇压了大批地主、豪强、贵族、官僚,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总代表的皇帝。中国封建王朝多次是被农民战争推翻,或给予沉重打击后而崩溃的,有的农民起义领袖当了皇帝。西欧农民战争一般都打着国王的旗帜,把斗争矛头指向贵族,视国王为自己的保护者。没有一次农民战争推翻了旧王朝,更没有农民领袖当上国王或皇帝的。 中西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差异如此之大,决不是因为中国农民更好战,而是因为中西封建经济结构的不同造成的。这种不同造成中国农民所受的剥削更重。 中国农民受中央政府的沉重剥削,西欧农民基本不受这种剥削。中国皇帝是全国土地最高所有者,农民便成了国家的农奴。因此,农民除负担名目繁多的租税之外,最苦不堪言的是徭役。各种徭役常使“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6 〕大量青壮年农民背井离乡为国家服徭役,造成全国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同步恶化,皇帝便成了“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的对象。中国多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是直接由服役农民发动的。西欧土地所有权经多层次分封后,国家只剩下对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有权,实际所有权属于封建领主。因此,农民成了领主的农奴,国家无权征调他们服徭役。农奴的生产生活状况不会由于服徭役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恶化,国王和皇帝们也不会被农民视为共同的敌人。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