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晋书·礼志中》。 (11)《宋书·礼志三》。 (12)刘炜:《三国时期陵寝制度的衰落及其根源》,《四川文物》1986年第1期。 (13)《太平御览》卷五五六引谢绰《宋拾遗》。 (14)以上薄葬人物转引张承宗《六朝民俗》,南京出版社,2002年,第265页。 (15)《晋书·礼志中》。 (16)《太平御览》卷五八九引《晋令》。又见程树德《九朝律考》卷三《晋律考下·丧葬令》,中华书局,1963年,第304页。 (17)《晋书·石勒载记》。 (18)均见《北史》本传。 (19)司小青:《司马兴龙、司马遵业墓志铭考》,《文物春秋》1993年第3期。 (20)《太平御览》卷一八五《厅事》。 (21)《通典》卷八七《礼四七·沿革四七》“祔祭”条。 (22)《晋书·范宁传》。 (23)《通典》卷五一《礼十一·沿革十一》“兄弟俱封各得立祢庙议”条。常建华先生由此条得出结论:“当时异姓诸侯不论嫡庶,皆可上祭四代。”(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8页)亦即设立四庙。此说虽然没有更多史料的支持,但在目前情况下,还是可信的。 (24)《通典》卷八一《礼四一·沿革四一》“孙为祖持重议”条。 (25)《通典》卷八七《礼四七·沿革四七》“附祭”条。 (26)《隋书·礼仪志二》。 (27)《隋书·礼仪志二》。 (28)《隋书·礼仪志二》。 (29)参见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3页。 (30)《全唐文》卷六七八,白居易《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 (31)《刘梦得文集》卷二八《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 (32)转引自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6页。 (33)参见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6~77页。 (34)《全唐文》卷六三○。 (35)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1页。 (36)《唐会要》卷二三《寒食拜扫》,中华书局,1955年。 (37)《全唐诗》卷四七六,熊孺登《寒食野望》。 (38)《元氏长庆集》卷二○,元稹《寒食日》。 (39)《大藏经》卷十六。 (40)有人认为当在唐代宗以后(见谢婉若:《浅析盂兰盆会在中国的民俗化》,《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笔者认为不妥。 (41)参见谢婉若:《浅析盂兰盆会在中国的民俗化》,《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