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特点(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 孙承熙 参加讨论

闪语族中各语言现象的近缘关系只不过是闪族文化中的一个特色而已,至于它所孕育的各文化分支如巴比伦文化、亚述文化,或希伯来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其他领域中出现的近缘现象显然也是无可避免的。由此可见,上述我们提到的《旧约·创世记》和《古兰经》中创世神话的雷同,这对于同属于闪族范畴的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来说是不足为奇的。无独有偶,近代学者在成功地解读了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书后,发现《旧约·创世记》中的某些创世神话与泥板书中保留的巴比伦时期的某些创世神话的内容相似,有的简直如出一辙。例如《旧约》中“挪亚方舟”的传说,与19世纪在伊拉克尼尼微发现的亚述语洪水泥板就是一个雷同的典型例子。[⑤]1872年,英国考古学家乔治·斯密斯在伦敦考古学会宣布他发现了“洪水泥板”时,曾轰动了欧洲学术界。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西亚古代文化传统的共有性及人文思想的互渗性和互补性,从而也动摇了欧洲教会所宣扬的基督教圣经的“权威性”。洪水泥板被发现的重要意义还可从恩格斯于1877年发表的重要著作《反杜林论》中得到印证。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反对达尔文的关于物种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发生变化的论断时,曾引用了亚述洪水泥板的例子。恩格斯说:“杜林先生发明这个原始生物,只是为了把它同原始犹太人亚当相提并论,尽可能地加以丑化;可是对他--杜林先生来说,不幸的是他一直不知道,由于[乔治]·斯密斯关于亚述的发现,这个原始犹太人原来是原始闪米特人,而圣经上全部有关创世和洪水的故事,都被证实是犹太人同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和亚述人所共有的一段古代异教的宗教传说。”[⑥]恩格斯所作出的“所共有的一段古代异教的宗教传说”的结论,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创世记》中的创世神话也是接续并发展了古代闪族宗教神话后的衍生作品。
    纵观闪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似可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里程碑,这就是巴比伦文化、希伯来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三大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它在闪族文化,首先是希伯来文化的基础上,以7世纪创立的伊斯兰教为核心,大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使之融会贯通,合为一体,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丰富个性的世界性文化,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影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即是一个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自倭马亚王朝建立始至阿拔斯王朝,阿拉伯穆斯林始终没有间断对外来文化的潜心研习和吸收。无论是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或物质领域,他们都涉足研究,然后又在伊斯兰精神的规范下通过提炼和改造,有的作出了新的解释,有的赋予了新的内容。经过了约100多年的努力,阿拉伯人终于确立并完善了伊斯兰文化的思想和物质体系。
    阿拉伯穆斯林吸收外来文化的途径与他们的军事扩张--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名进行“圣战”--联系在一起。至倭马亚王朝,阿拉伯穆斯林占领了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中亚、亚美尼亚、埃及、北非和西班牙等在古代世界具有灿烂文明传统的地区,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伊斯兰大帝国。为了巩固伊斯兰政权和迎接其他意识形态的挑战,阿拉伯穆斯林面对境内复杂的人种、繁多的民族、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五花八门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采取了较为明智、豁达的方针。他们首先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对统治区内皈依伊斯兰教和改学阿拉伯语的异族居民表示竭诚的欢迎并给予他们与阿拉伯穆斯林同等的待遇。尤其是对那些学有专长的异族知识分子,帝国更采取了特殊的厚惠政策,吸引他们努力为帝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特别是文化学术活动服务。有的学者把阿拉伯穆斯林虚心学习外来文化的热情描述为:“他们毕恭毕敬地端坐在被他们征服的异族人面前求知。”[⑦]
    阿拔斯王朝前期(750-850)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飞速发展时期。拉希德哈里发(786-809)和其子麦蒙哈里发(813-833)时代,被史界赞喻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阿拔斯王朝建朝时由于受到外族人的鼎力相助而素有崇尚外来文化的传统。中央政府实施不问民族、不问信仰、博采诸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在帝国境内广泛招聘真才实学的有识之士,给他们提供种种方便,让他们安心于各类学科的研究和著述;与此同时,大批著名的古代著作被译成阿拉伯语后介绍到了阿拉伯的世界。这些内外相结合的大规模学术活动,为伊斯兰文化的繁荣和成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翻译活动了解和掌握外来文化,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形成过程中富有特色的学术活动之一。阿拉伯的翻译活动起自倭马亚王朝。开初的翻译活动以自发的个人译述为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至阿拔斯王朝,翻译活动除个人进行外,重要的学术著作则是在帝国中央政府规划下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起来的。由于国家的重视,不久在帝国境内就出现了一个独立的翻译阶层。他们像诗人、文学家或其他著述家一样,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极大尊重。译成阿拉伯文的著作希腊语占首位,其次是古叙利亚语、波斯语、梵语、希伯来语和奈伯特语。麦蒙哈里发为了更好地组织全国的译述和科研活动,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帝国的最高学术机构--益智馆(又译哲理馆或智慧馆)。阿拉伯人通过较长时期的对外来学术著作的翻译、研究、订正和诠注等工作,终于对古代文化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针对自己固有文化的薄弱环节,又着重研究了希腊古典哲学中的新柏拉图主义、拜占廷的典章制度、罗马法典、古代叙利亚的科技成果、波斯的文学艺术、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和中国的造纸、火药、印刷术等。有了这样较厚实的研究根底,阿拉伯人终于脱颖而出,创建了自己的阿拉伯哲学、哈里发行政管理制度、伊斯兰法典、伊斯兰艺术、阿拉伯医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等在中世纪独辟蹊径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
    纵观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它具有下述三个明显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