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城市史学的产生与发展(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黄柯可 参加讨论


    近20年来,美国城市史研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专题性研究方面。城市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参加的学者也日益广泛。以人口流动这一专题为例,便可窥见一斑。
    人口频于流动既是美国的基本国情,又是导致城市化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不弄懂人口流动的走向及其原因,便无法说明美国城市发展的进程。因此,人口迁移问题作为城市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受到重视。一项大型的协作计划“地区人口项目”〔28〕的研究工作自50年代初开始,持续了30多年。最初立项时,包括的地区对象有中北部、东北部和西部,唯独没有南部。参加者为来自全国各大学的各学科专家。项目进行结果,成绩斐然,对于城市史研究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入都起到积极作用。
    到1963年,仅就中北部地区的研究“人口动力”课题,就已出版各类成果214册。此后,又进行了若干题目的研究,如:“中北部地区的社区调整到社会变化”、“中北部地区人口与社会变化的关系”等等。80年代,随着城市化新趋势的出现,即人口开始离开大城市而转向非大城市地区,学者们又进行了一项3年研究计划“中北部地区非大城市区人口的再分布”。关于东北部地区的研究课题“农村人口动力”,早在50年代即告完成。这一地区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速度均在全国首屈一指,因此对这里农村人口向外转移的研究,意义非同一般。70年代,学者们又对“流入和转出移民的影响和东北部地区人口的再分布”课题进行了探讨。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题为“人口向西部地区移动的经济和社会意义”,1982年方才完成。
    在诸多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3卷8开本的巨著《1870-1950年人口再分布与美国经济增长》〔29〕,分别出版于1957年、1960年和1964年。本书作者均为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地理学家,如:埃弗雷特·李、西蒙·库兹涅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伊斯特林等7人。第一卷说明经济发展与人口重新分布的关系。第二卷对经济活动的各种变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第三卷阐述人口变化的相互关系。全书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比较研究,分门别类绘制出大量表格、图标。可以说,该书是美国人口流动研究之集大成,堪称权威之作。
    关于南方地区人口流动的研究,是随着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取得胜利之后,才开始深入下去。上述巨著中也包括了南方地区。有影响的专著有:丹尼尔·约翰逊和雷克斯·坦贝尔所著《美国黑人的迁移》〔30〕,该书对历次黑人迁移的情况、原因、后果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和明晰的论证。书中对19世纪70年代南方农民开始向城市的转移予以充分肯定,称之为“黑人由被迫移民逐渐转向近似于自由的迁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由农村第一次向南方城市的人口流动”。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论断,对美国学界一种较普遍的观点提出了挑战,那就是否认内战后黑人农民开始转移的历史意义,贬低拥有大量农业人口的南方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关于南方人口迁移问题较有份量的著作还有:尼尔·弗莱坦的《到北方去:1900-1950年黑人和白人从南方的迁移》〔31〕,该书在分析人口移动的原因时,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等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数量分析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小乔·特罗特主编的《历史性地审视伟大的稳定移》〔32〕一书对于黑人城市史中不同观点的学派进行了分析,包括种族关系模式、城市少数民族聚集区学派和无产阶级学派等等。
    各地学者的协作在对地区人口流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70年代又组织了“关于移民研究”的集体项目。1979年10月,各方学者汇集犹他州的斯诺伯德,举行了关于这一课题的学术会议,1980年出版了大会论文集,即戴维·布朗和约翰·沃德韦尔编:《城市向农村迁移的新趋势--美国农村人口的转变》。
    关于大都市的研究经久不衰,在美国城史学中放射着耀眼的光采。美国的大城市除东部沿大西洋的老城外,在中西部和西部地区都属于“速成城市”,成长异常迅速,与欧洲大都市相比后来居上,因此成为学者笔下论述的重要目标。前文提到的布莱克·麦凯尔维以研究大城市史而著称。早在40年代,他就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从事该市的研究工作,50年代相继出版了4卷本的专著:《罗切斯特:水力城市》、《罗切斯特:花卉城市》、《罗切斯特:追求特性》、《罗切斯特:大都市的形成》,为大城市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60年代,他撰写的两部姊妹篇相继出版,《美国的城市化1860-1915》和《美国大都市的形成1915-1966》。〔33〕作者创造性地对大都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城市成长的原因和特征,以及它们对美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他的论述主要围绕社会活动的两个方面而展开,其一是市政领导在控制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上进行的斗争。其二是关于城市中新来的移民问题。麦凯尔维对于其他学者在城市史方面所作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并按章节逐一对参考书作了广泛介绍。书中提供的许多珍贵图片和地图,以及全书文笔的可读性,都使很复杂的大城市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从而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小萨姆·沃纳以《有轨电车的城郊》一举成名,1972年又出版了一部颇有份量的著作《城市的荒野--美国城市史》〔34〕。该书以纽约、芝加哥和洛杉机三大城市为例,研究大都市发展的规律。在美国,有关这三大城市的著作真可谓讦牛充栋,数不胜数。可是,沃纳另辟蹊径,一反常人对它们进行个案论述的老路,把三座城市兴旺的时期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美国大城市成长发展的一部完整历史。他选择1820-1870年的纽约,论述其商业贸易,开凿运河和创办血汗工厂的情况,正好切中工业革命初期到城市化高潮时期的几个关键问题,他称这些社会活动是导致私人大企业产生的“发动机”。芝加哥地处中西部,19世纪中期才得到开发,所以沃纳论述的1870-1900年正是芝加哥的兴旺阶段。他指出的几个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即工业的发展,铁路建设和摩天大楼的出现,概括了这一时期美国大城市的进程。到1920年,美国基本实现城市化时,芝加哥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有许多方面已把纽约抛在后面。洛杉矶则更是一个后起之秀。沃纳对它的论述侧重于1920-1970年,重点在官僚政治、种族主义和汽车的作用。三座城市的不同时期好似三部曲,连接起来恰好成为美国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书中还就大城市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而且明确提出,大城市根深蒂固的问题是,白人种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报酬。城市被分割为相近阶级状况家庭的群体,而城市发展的命运却交给了富人之手。〔35〕本书被加州大学出版社评价为,深刻考察了美国90年代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历史根源。
    此外,关于大城市研究值得提出的著作,还有威廉·克龙诺的《天性的大都市--芝加哥和伟大的西部》〔36〕一书。它论述了芝加哥在19世纪如何成长为美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又对整个西部的发展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该书曾获1992年普利策奖、1991年《芝加哥先驱论坛报》最优秀的非文学作品奖。近年,在大城市研究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卡尔·艾博特,他以研究阳光地带的大城市史而著称,主要作品有:《当代城市的美国:1920年至今》、《新城市的美国:阳光带城市的成长和政治》、《大城市的边疆:当代美国西部的城市》〔37〕等等。
    美国在城市史研究的专题方面涉及面颇为广泛,还包括:移民问题、城市规划、社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城市交通、文化教育和宗教、城市绿化美化、城市政治与决策者、城市政策的制订、小城市研究、老工业城市的兴衰、纽约、巴黎、伦敦比较研究、各国移民比较研究等等,不胜枚举。现在,美国城市史正以极大的活力,在广度和深度上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